硅化木赏析网

论语深度解析:璞玉中的泥石与混杂

04-09

#孔子这些事儿#

《真义论语》第五章句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关键字:宗,即主要目的或目标。

译:有子说:“信用接近于义,言语可继续(而信服能兑现);恭敬接近于礼,可远离耻辱,因(此)没有失去亲近的人,也就可以达到主要目标。”

解读:【有子如何排位?】对有子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史记》和《孟子》等文献,均记录了有子被赶下台的情况。有子原排第二,居先生之后,但其中言论不符先生本义,其他都较好。原排位说明有子下台后,威信还是很高,水平也较高,可推测其后个人品性较好。

有子没有参与争位,甚至可以说让贤,一直应受到大多弟子的尊敬,本书也表达这种尊敬,将他的某一个章句列于曾子之后,不再进行其他人的排位。

本章句有子的观点:一个人,讲信用接近于义,再次说的话人们仍会相信;对人恭敬接近于礼,对人尊敬讲礼貌且不过分,不轻慢不会被认为无礼,不过分行礼不会被人看不起,从而无人怨骂或耻笑,也就是远离耻辱。人们因此愿意亲近他,与他交往合作,办事就容易成功。

本章句,有子言论有小瑕疵,“恭”本身就是礼,不能说“近于礼”,本书不吹毛求疵。

【论语原编排没水平?】整体看,有的非常高明,有的显出某种意图,有些则比较凌乱。首篇有排位特点,其后排序偶有特点,大多杂乱无序。究其原因,是本身内容广博,涉及面大且深,以言论为主,编辑难度本身就大;再者参与或提供材料的人数较多,时间跨度较长,客观上难以完善。

先生当时身份极其特殊,被普遍认同为圣人,涉及各弟子数量多影响大,对当时及延续的各国国君,也时有批评甚至抨击,另还涉及部分奇人高人。这些人身份不一,甚至主张不一,有用权势或影响力,对论语编辑进行干预,是很可能的。

【论语的可贵与泥石】:成形后论语所有章句的最终收录,很好体现了大多弟子编辑的超高水平、良好品性。最突出的是,论语本身所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先生说的是真实的,弟子们说的是真实的,说得对不对、是不是先生的本义是另一回事;各国国君及某些当权者以“孔子曰”的记录是真实的,说得对不对、是不是先生的本义是另一回事;其他的不以“子曰”或“孔子曰”的描述或记事,是真实有人这样记录的,描述或记述内容本身正不正确、符不符于先生是另一回事。

论语是个泥石宝玉混杂的石料,前几篇章的解读,只是对这个原石开了个小窗,当论语这块璞玉如琢如磨后,孔子,这个中华文明瑰宝才真正明晰起来、显现出来,从而发出璀璨光芒。

【论语的别外价值发现】:论语独特的价值,不仅在于真实,还在于凡是以后年代,与论语特别是与先生相关的注释、翻译、史料、演义等,必须以论语作为最高基础,相当于水之上游,因时代最早;相当于木之根本,因来源于最贴近和接近先生的人。后人必须以“子曰”为论语之魂、先生之魂和真义之魂。

古朴的宝石原料一直在那,先生也一直在那,谁在夺其色?誰在掩其光?

水晶石

和田玉吊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