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泰山石赏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的交融

12-17

泰山石赏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的交融

历史上对观赏石的审美标准,一定是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修定的,从古代赏石名家以“皱、瘦、漏、透”赏“丑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丑石文化”,到近现代赏石家提出以“形、质、色、纹”赏“美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美石文化”,中国历代赏石之路已经走了2000多年。如果说古代赏石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欣赏,现代赏石文化更多的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

而泰山石文化已经传承几千年了,泰山石敢当也在2006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作为风水石出现,天南海北、皇室民间,随处可见泰山石身影。而作为观赏石,泰山石却只是一支新军,瘦透皱漏不是她的特点,论形质色纹也不是她的长处。泰山石的特点一如山东人,豪放粗旷,却又不失温柔。泰山石按照现代赏石美学特征,试做以下赏析:

“形”。泰山石的形,一定要大气,要完整。不同于灵璧石的多样形态,泰山石在泰山水流冲刷后,皮壳圆润自然,棱角被天然磨平了,不再张扬。

“质”。泰山石的质,以青石为主,石质坚硬,偏重,这也是鉴定泰山石的特征之一。新近出版的《中国石谱·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介绍,泰山石是太古代的片麻岩、混合岩,质地脆硬,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石筋凸出,具阳刚豪放气概。

“色”。泰山石的色,具有多样性。传统的泰山石皮色墨绿色,少数金黄,部分流域石头皮色青灰色。而泰山石中的墨石,黑与白的搭配对比度强,像中国水墨山水。

“纹”。泰山石的纹,是泰山石的魅力所在。泰山石形成的年代大概是16亿年到29亿年前,这应该也是观赏石大家族之中形成年代最早的石种,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地壳不断变化,泰山石的“纹”,自然信息丰富,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

对于泰山石的赏析,应该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范畴,从传统的泰山石敢当,居无石不安;到现代的观赏石文化,斋无石不雅,这也是赏石摆脱实用功利向审美欣赏演进的历史过程。集信仰与观赏于一身的泰山石,可谓功不可没。

本文照片摘自网络,泰山石获奖作品。

黄发晶

楷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