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荣昌折扇:第47集的历史回顾

11-19

荣昌折扇:第47集的历史回顾

荣昌折扇是四川折扇的典型代表,源于宋代,盛于明代,于明朝永乐年间形成一定生产规模,至嘉靖年间已成为贡品,距今已有470余年悠悠历史。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1593—1657)的《枣林杂俎》记载,清世祖顺治十二年,皇上仍命四川布政局造进贡扇并开列折扇式样如龙凤舟船扇、七夕银河会扇等,说明当时蜀扇制工精巧,而蜀产折扇首推荣昌,别无二地。

荣昌传统工艺折扇

清顺治元年至清康熙十九年的37年中,国家基本处于战争状态,荣昌折扇生产也处于停业歇业状态。经过顺康时期移民、雍正时期务农耕,到乾隆时百姓生活已趋安定,移民中操有折扇技艺者结合原有生产者的技术,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至嘉庆、道光年间,因为移民扩充,折扇有了更大发展,折扇生产主要集中于县城,由家庭副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生产,并成立了行业组织“颖风会”(有石碑可考)。

清光绪初年,荣昌折扇开始采用楠竹作扇心、扇夹,尔后采用质地更为坚韧、花纹自然美观的棕竹作扇夹,折扇品种新增全楠、正棕、穿叶串子三大类,刁、嵌、漆、绘等技艺也用于折扇生产。城中扇铺发展到40余家,加工摊子户达100余家,最高年产量达400万把,除在省内销售外,还远销云南、贵州、陕西等省,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到1912年,荣昌折扇会员登记名册记载,先后经营此业并保留会籍者达202家行号,足见其源远与兴盛。

中华民国时期,折扇加工工艺日臻完美,漆、刁、嵌、刻、烫花、小磨、铁金、银粉写画等技艺广泛应用于串叶白扇生产,深受各界人士喜爱而风行一时。鼎盛时期,城内折扇经营店铺达100多家,加工摊子户500多户,专业生产工人3000多人,年产折扇500万把,除销往国内诸省市外,还远销泰国、印度、缅甸等国家,折扇行业达到鼎盛。据说当时荣昌折扇的年产量超过了苏杭折扇的总和。

荣昌夏布折扇

新中国成立后,荣昌折扇摆脱了私有制经济400余年的束缚,迅速走向集体经济,从1958年开始转为地方国营或生产合作社。

改革开放以来,荣昌折扇在继承、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同时,改革创新制作技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折扇生产又有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荣昌折扇及其关联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由原来的正棕、全楠、皮底、硬青、串子5大类154个品种增至11大类345个品种,即新增全棕、檀香、羽毛、绸面、胶质、漆嵌等6大类,并由写画派生出印花折扇、夏布折扇等,可谓琳琅满目,繁花似锦。

荣昌折扇分工厂生产和作坊制作,其工艺流程大致相似,分为16个工段145个操作工序,集染色、粘合、绘画、雕刻和镶嵌等精湛技艺于一体,具有精致典雅、美观适用、小巧玲珑、易于携带等特点,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装饰相结合的独特产品,与江苏苏州的绢绸扇、浙江杭州的书画扇共誉为“中国三大名扇”。当代著名书画家郭沫若、张大千、苏葆贞、屈义林等,都多次为荣昌折扇题字作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地图鱼寿命能活几年

和田羊脂白玉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