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折扇的尺幅间,珠玑满目,仪态万千,手中皆是文雅。

06-05

折扇的尺幅间,珠玑满目,仪态万千,手中皆是文雅。

前言

折扇是中国扇,扇过千年岁月,却是慢慢的被合拢了。折扇承载了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传统器具的重要一员,折扇不仅包括书画艺术、雕刻艺术、刺绣艺术等在内的大量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反映古代的民俗文化,也处处体现着古人的智慧。

一、满目皆珠玑,折扇尺幅间

北宋时期折扇作为贡品传入中国,这种高级用品只在上层达官贵人之间流传。此时的折扇是文人心中高雅的物件,多次问诗人所歌颂,“宫纱蜂趁梅,宝扇莺开翅。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等诗句赞美。宋仁宗微服出访,在茶馆饮酒时手持折扇敲打栏杆并不慎失手的记载中,可见当时折扇是宫廷御用物件。

“索价绝高,余时苦贫,无以置之,每以为恨”这也证实了折扇在当时是高昂的奢侈品,尚未普及在坊间,所以我们只能在器物篆刻上偶有所见。在现藏的漆奁盖面上描绘了两名宫廷女子挽手摇扇而立,其中一女手中便是折扇。

北宋后期民间开始仿制以竹子作为扇柄的折扇,在当时扇面用白纸或者白娟制作,与此时广泛流行的团扇一般,可以在上面题字作画。随着经济越发繁荣,折扇在装饰和用料上开始讲究,不单单是简单的布料开始用高昂的迭纸做扇面,还有金银制铜兽当做装饰品,扇面上会有精美丹青人物或山水画。

随着成吉思汗铁骑南下,折扇的流行以及防止由盛转衰,当时南蛮多粗鄙之人,没有中原人过的精致,使者到大宋谈判嘲笑宋人弱不禁风,男人都开始使用女子的装饰品,至此折扇失宠,为下层仆人使用。直到永乐年间,朱棣喜爱折扇,并将它作为臻品赏赐给大臣们,此后折扇才重新恢复元气,一改往日被鄙夷的地位。

得到皇帝赏赐的大臣随身携带折扇出入各种场合,来彰显自己获得圣宠的特殊荣耀,致使折扇开始成为当时的潮流。随着折扇本土制作工坊兴起,工匠开始在扇骨上进行绘画雕刻,扇骨数目更是从五档改为十四和十七档,更有甚者可多达四十档,从朴素华丽转身,上到朝堂达官贵人下至坊间百姓,折扇均成为消暑纳凉的用具,此后折扇文化在繁荣历史上开启新篇章。

最基本的折扇由扇骨、扇面和扇钉三大部分构成。另外有的折扇配有扇坠、扇箍、扇囊或扇匣等精致装饰品。

扇骨是扇子最重要的部分,它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扇子的品级。扇子两侧较大的扇骨为大骨,而在大骨中间的用来支撑扇面的扇骨就是小骨,大骨和小骨的数量之和即为档数,像是我们常说的十八档折扇,指的就是这把折扇有两根大骨、十六根小骨。九档为折扇最小,四十档为最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数目档数的折扇也有着不同的收藏地位。长度也有所区别,一般是30厘米左右,也就是俗称的七寸扇或八寸扇,这类型被男士所喜爱,而精巧细致的则只有10厘米,常为女士用扇,装扮品也更加的精致。

二、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折扇的扇面大多数为圆弧形,上宽下窄,上下边沿呈圆弧状。扇面附着于扇骨之上,形状变化由扇骨的数量决定。扇骨数量少的,扇面就显得高瘦,扇骨数量越多,扇面则接近半圆,俗称“矮胖子”。最佳扇面的圆心角是在135°左右,这种弧度能让扇面受风面积最优化,形状最为美观便于在扇面上题字作画。

扇钉是折扇最底部的轴心部分,虽然它很小,但却是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折扇好不好,扇钉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扇钉穿在扇骨顶端的小孔中,可固定折扇并做旋转轴,扇钉材质多为牛角,金属等材质。

常见的折扇看似结构简单,但是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由数十道工序细致加工才能做出一把上好的折扇。折扇制作过程可大体分为准备材料、制作扇骨、制作扇面和组装四大部分。扇面的材料可分为纸质版和丝绢版,其中纸质版使用最为广泛衍生出素纸扇面、色纸扇面、金笺扇面、发笺扇面和集锦扇面等几大类。其中素纸扇面在折扇中广泛使用,它是由多层薄宣纸经过粘合和加矾而成。素纸扇面吸水性好,易于书画创作,备受文人墨客喜爱。

金笺扇面是扇面中变化最多、种类最多的。它有洒金、泥金、冷金、浑金、屑金、雨金、片金等由昂贵金片断裂成不同形状来装饰扇面,而大如雪片的分布于扇面,又叫片金或大片金。由于是碎金箔粘贴上去的它又叫冷金。不同大小疏密度不同由此还可称作屑金或雨金。相对于金笺扇面也有相应的洒银、泥银等品种的扇面,但是银容易氧化发乌,因此很少被使用。

发笺扇面在纸扇的表面铺满了植物纤维,这种植物纤维比头发丝还要细,颜色却浅淡些多呈现棕褐色,加入“毛发”的扇面,其柔韧度会大大提升,也更加的美观。为了使得扇子整体颜色不跳脱,发笺扇面常常选用浅褐色类型的纸。

丝绢版扇面可以分为素绢扇面、金银绢扇面和色绢扇面三类,做工和纸质版大同小异并无较大区别,两版只是材质不同。

扇骨在折扇中尤为挑剔和讲究,它包含了所有名贵竹木、动物牙骨和金银铜铁,可以说小小扇骨是各种材料的聚宝盆。竹子硬度高、柔韧性强、耐磨还具备一定的弹性,它成为扇骨的首选之材,不仅是耐用还会随着与人长时间的交流形成包浆,呈现温润之感

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湘妃竹、罗汉竹和棕竹。其中湘妃竹是做扇骨的绝佳材料,竹子本身纹理丝丝清晰加上湘妃竹独有的彩影斑斓,使得它独具美感。其二是罗汉竹,又称佛肚竹,罗汉竹竹节间距近且分布不规则,近竹节的地方凸起,成佛肚状由此而得名,在古代竹子为四君子之一,又有仁慈的佛像,被众多文人雅士所喜爱。

三、金环并束龙腰细,玉栅齐编凤翅长

棕竹字如其名颜色比较深,光泽感很好并带有黑条纹,像是黑色与金色相互缠绕。除了竹子类型的扇骨还有木质类的,木制扇骨产生的年代早于竹质扇骨,但使用不如竹质扇骨普遍。木质扇骨材料一般都是很名贵的木材比如紫檀木、鸡翅木、金丝楠木、乌木等。紫檀木乃是顶级木材,木质坚硬色泽紫黑,但手感略微有些沉重,不过把玩的时间越长外表越亮,且常常带金星、水波纹等漂亮的纹理,收藏价值极高。

金丝楠木深受达官贵人的少爷喜爱它有很强的的光泽感,木纹中金丝若隐若现,其纹理常常结成天然的山水人物花纹,使得扇骨文气十足,衬托的人高贵又典雅。乌木木质硬且重,通体乌黑只需简单打磨便可又黑又亮,乌木扇骨适合浅雕或镶嵌银丝,最常见的就是乌木与其他材质配合,如乌木大骨配合棕竹小骨。制作扇骨的材料除名贵木竹木之外,还也有动物牙角、金属等材质,可惜的是此类材质的扇骨并不多见。

铜钉、银泡钉和牛角钉是扇钉常用的三种类型。北方多大多使用铜钉和银泡钉,尤其是银泡钉常常和紫檀木、乌木此类颜色深沉的搭配,银泡钉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牛角钉韧性极强还耐磨耐用,成为古人常用的扇钉材料。

随着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构造出各种精巧的折扇,在明清时期折扇上题字作画更是成为文人墨客圈内一种潮流时尚,制作精巧的折扇,可以说是随身携带的艺术品,并逐渐成为传统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好扇四尺画,扇子行不行全在画,折扇扇面的绘画题材种类繁多,扇面虽小,但却能把浩如烟海的题材都淋漓尽致的收纳其中,如花鸟鱼虫、高山流水、亭榭楼台以及人物故事等。抒情花鸟画代表作是第一才子唐寅的《枯木寒鸟图》中,枯黄树枝从画面左下角延伸至画面中央,一方怪石立于树干之前。光秃的枝头上几只寒鸦回首相望远处飞来的同伴,它们始终盘旋不知该栖息于何地,“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唐寅对人生坎坷命运的真实描绘。

山水画在扇面上往往不会用景物填满整个画面,而是有心的在画面上留有空白,给观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扇面上树草植物用繁密的苔点绘成,而山石用非常疏简的笔意汇成,简练的笔法配合大面积的留白使画面增添了一份随意的文人情怀。

书法扇面将折扇和书法相结合,更加增添了两者的艺术内涵。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的行书扇面,以侧锋取其险,笔画粗细变化明显,以诗句长短错落布局,长短为四二分对比鲜明,参差错落密而透气,给人一种自由挥洒的气质。

四、若要画其人,必先画其骨

扇骨就是折扇的门面,它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如果说折扇扇面是展示文人墨客书香气息、丹青溢彩的平台,那么折扇扇骨的装饰与造型则是制扇艺人和雕刻大师一展宏图的舞台。

明清以来,伴随着折扇文化的繁荣发展,涌现出一批擅长雕刻扇骨的竹刻大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书画金石大师兼竹刻大师,另一类为专职竹刻大师兼通书画篆刻。相传沈少楼和柳玉台的扇骨每根可值一金,而“蒋骨”一柄值三四金。江南一带的雕刻艺术还形成了中国竹雕艺术新潮流,书法家也因此与竹刻家联系起来。明清时期,竹刻和扇骨雕刻艺术兴盛于江南一代,民国初期雕刻艺术重心开始北移,呈现出中国折扇扇骨雕刻的南北全胜之貌。

檀香扇是折扇中一个独特的扇种。檀香扇是在折扇的基础逐渐衍生而来。檀香扇初期是以用檀香木做扇骨再和锦缎扇面组合而成形成白锦扇,苏州著名折扇品牌二代传人受日本桧扇和欧洲折扇启发,舍弃锦缎扇面全部用檀香木片连成的现代檀香扇

檀香扇的装饰工艺主要有四花,即“拉花”、“烫花”、“雕花”和“画花”拉花即镂空工艺的一种,与剪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难度占九颗星,以奇、千、巧、 险而著称。烫花使檀木扇片经过烫烙焦化呈现出区别于白檀原色的棕褐色,烫花艺人根据烫烙的轻重又能产生不同层次、不同深浅的色泽。根据这个特特性烫花艺用火笔在扇片上烫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为檀香扇增添古雅秀美之韵。

喜欢折扇的文人也大都爱好文玩,精致的装饰品也成为了折扇不可或缺的配件,于是逐渐衍生出扇坠、扇囊、扇匣等周边物品。为折扇配备饰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逐渐出现了扇坠、扇囊、扇匣等折扇文化衍生物。扇坠既是装饰品又可用来表明这上主任的高贵身份。扇坠的材质有很多主要以琥珀、玉石、象牙等珍贵材料雕刻而成,不过尺寸一般都娇小,重不过过四钱(大约20克)。扇坠有两个特点;一是小巧精致,虽雕刻难度大,但物件都极为细致。二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每个扇坠皆为吉祥图案,寓意携带者带来好运吉祥。

五、结语

“出入君怀袖,咫尺藏乾坤”。小小的折扇,凝聚了中国千年来各个阶层人们的文明和智慧,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设计艺术和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识别性,透过折扇,我们不难以窥见古代人民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替代品的出现,折扇实用性逐渐退化并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作为传统设计的代言人,折扇的雕刻设计艺术和书法的飘然,为现代设计带来许多的启示和灵感。它虽不流传在人群中,可人群中样样有它的身影

参考文献:

尤佳.扇源·善缘【J】.收藏家,2014.05.10

明陈耀文《花草碎编》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沈从文.扇子史话[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5.

杨祥民.扇子的故事:传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王琥.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明刻顾氏文房小说本。

司马光撰,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晏海燕.行走的钢丝一一檀香扇“四花”技艺之拉花工艺[J].苏卅II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达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宠物鸭子在家里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