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40多年,我想明确的告诉家长,养孩子就一个字——饿。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适当的饿一饿,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都知道,骨龄决定了孩子最终能长多高,骨龄偏大,是孩子长高最大的绊脚石。
经过多年门诊临床观察,体重超标的孩子,更容易导致骨龄偏大,所以想要控制骨龄,一定要控制好体重。
想让孩子长更高,骨龄不偏大,一定要学会控制饮食,让孩子适度的饿一饿,定期监测骨龄,如果孩子骨龄偏大,身高偏矮,一定要及时干预,
很多孩子晚上趴睡、翻来覆去、盗汗,很大原因就是吃多了。
所以,晚餐七分饱就可以了,不吃油腻的、难消化的的食物,睡前2小时不吃东西,这样不仅不容易积食,还能避免血糖升高,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更有利于长个。
很多孩子胃口差、肚子胀、肚子疼、睡不安稳、盗汗,其实也是因为吃得太多了。
孩子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脾胃功能娇嫩,一吃多或者一吃杂,很多问题就出来了,脾胃不好,食物消化吸收不了,肯定影响长个长肉。
当然,我说的饿一饿,并不是真的让孩子饿肚子,啥也不吃,而是以孩子的脾胃、消化能接受的量为准,这样孩子才能不长胖,不积食,睡得香,长更高。
如何把握这个量,判断孩子有没有吃够、吃多呢?
家长可以从舌苔、口气、大便这3个方面判断。如果孩子舌苔厚、嘴巴里有口气、大便不正常,很可能吃多积食了,这时候就要减量了。
在孩子消化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白扁豆、山药、大枣、薏米、小米等。脾喜温喜燥喜清淡,尽量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生冷寒凉的食物,尤其是积食的孩子,更要注意。
如果孩子偶尔肚子胀、大便干,可以用莱菔子或者白萝卜切片煮水,可以消食除胀、理气化痰。如果孩子偶尔吃撑了,可以用山楂或者麦芽煮水喝,来消食化积。
但是,如果孩子积食比较久,或者反复积食,说明已经损伤到脾胃了,就不能只通过少吃来改善了。
如果孩子总是胃口差、挑食厌食、舌苔黄厚、面色萎黄、便秘便溏、长期睡不好、又瘦又小,比同龄落后一大截。这类孩子如果过于控制饮食,反而会让气血更匮乏,此时要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消积健脾,双管齐下。
我前两天复诊的小男孩,就是反复积食的情况,一吃肉就积食发烧咳嗽,愁的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喂养了。
我仔细询问后发现,原来孩子一积食就吃消食片和消食的食物,结果反而把脾胃给伤了,不仅积食没好,还经常便秘、睡不好、盗汗,3个月没长一斤肉,没长1厘米。
这个孩子属于积食太久,已经生热伤脾,光靠饮食清淡显然不够,反而让脾胃更懒惰,因为脾胃习惯了好消化的食物后,就不再积极工作了。
所以,对于有类似问题的孩子来说,调理脾胃非常重要,要做到消补并重。
于是我结合孩子的症状、体质、舌苔,开了中药:
里面包括了消食开胃的炒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健脾益气化湿的太子参、茯苓、白术,清热生津的麦冬、连翘等等。
调理了7天,孩子的积食消了,舌苔也正常了,坚持了1个月,孩子现在胃口变好了,也不便秘了,长了2斤肉,一测身高长了1厘米,效果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