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大寒时节·一城风情】寒冷达到巅峰,一年的此刻

01-20

【大寒时节·一城风情】寒冷达到巅峰,一年的此刻

月令沈阳七十二候咏(二十四)

□初国卿

大寒初候:鸡乳

抱窝犹似乳孩孵,二十一天倾壳呱。

不见春来游鸟岛,珍珠鸡母带群雏。

按:大寒初候,鸡感阳气而卵育,故云乳,又俗称“抱窝”。经二十一天后旋孵出小鸡雏,此时已是立春二候,蛰虫始振也。或可见浑河鸟岛之上珍珠鸡率群雏而出,动人风致,尽染春温。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

翱逐朔风如闪痕,鸷鹰疾眼半惊魂。

七星残塔击凡鸟,搅雪排云日色昏。

按:征鸟即鹰隼等远飞之鸟。大寒二候,沈北七星山之鹰隼为抵御极寒天气,以超强之厉疾状态,迅猛捕获食物,尽显杀气,遂成山中一奇观也。

大寒三候:水泽腹坚

弥池冱冻泽无空,沈水凝冰厚且隆。

春色絪缊浑不远,再经一候解东风。

按:大寒三候,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结冰至中央处隆厚而坚。浑河之上,覆冰坚厚,时见凸裂隆起。而此时已是一年岁尾,寒极而时转,五天之后即为立春,东风解冰也。

朗诵:江牧洲


一年至此 寒冷极致

1月20日,22时07分08秒,进入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意味着一年至此,天气寒冷达到极致。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时节,冷空气频繁南下,风大、气温低,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北方此时常有冷空气南下,东北等地降雪频繁,积雪深厚,出行要谨防道路结冰。华北、黄淮一带在冷空气影响的间歇期,常出现雾和霾,能见度较低。而在南方,四川、重庆一带湿度大,早晚容易出现大雾,甚至是强浓雾、特强浓雾等低能见度天气。江南一带,由于冷空气频繁,雨雪天气常来打扰,湿冷的感觉尤为明显。

在沈阳,一般来说,大寒节气虽然还是天寒地冻,但是气温波动开始变大,时而严寒,时而温暖,因此许多地方有“腊月有个小阳春”的说法。这种波动也是小寒后大地辐射吸散已平衡,大寒后辐射净吸收渐渐增多,受天气过程影响更显突出。尽管此时气温即将触底回升,但有时候在大寒节气里,沈阳地区受西北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也常会出现连续多日的持续低温,提醒大家在此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尾声,也是气温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一方面冬天的寒冷还在继续,另一方面又隐隐体会到天气不断向暖的迹象。寒冬终将结束,春暖花开就在不远处。


七十二候·沈阳图志

这是大寒节气拍摄的清昭陵建筑群。据了解,清昭陵建筑群融满汉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七十二候·溯源

大寒问典 物毕藏乎

《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礼记·月令》:“是月(季冬之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说文解字》:“寒,冻也。”《历义蔬》:“大寒,月之中气也,言十二月已半,阴气大极,故曰大寒。”《吕氏春秋》:“大寒既至,霜雪即降。”东汉蔡邕《独断》:“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大寒节气,首先是冷,再者古人岁末祭祀。

《逸周书·时训解》大寒三候:“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寒)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清弘历《月令七十二候诗·十二月大寒中三候·其七十·鸡乳》:“卵生无乳胎生乳,鸡乳盖因孚翼名。从乙从孚元鸟喻,司晨司夜玉衡精。知时雅合为雄唱,论政还当戒牝鸣。漫道新雏力犹弱,养成拟赛斗场争。”二候征鸟厉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大寒时候的冰,冻透了,这与沈阳的情况,极相符。

唐元稹《大寒十二月中》:“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意在见大寒而期待阳春。

唐孟郊《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意在冻冷无着而成诗。

宋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此乃东坡写“东坡”,虽苦寒而不怨天。

宋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此诗如画境,岂止不为山川感慨。

《春秋繁露》:“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鬼谷子》:“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节令如此,当收则收。转而经春,又复生发。


七十二候·风物

大寒且赏蝴蝶兰

小寒大寒又一年,当节气来到大寒时节,春节也近了。今年过年比较晚,年前立春,所以大寒时节,腊月刚刚开始。

大寒时节,正是北方三九严寒之际,是看不到南方这个季节的蜡梅吐蕊的。但年宵将至,家中添几盆花,喜庆一下,是必须的。外面严寒风雪,屋内温暖如春,若有一盆蝴蝶兰,是最妙不过的。

兰花的种植,在中国历史悠久,但蝴蝶兰的历史却很晚,资料记载,蝴蝶兰是一位德国科学家1750年在安纹岛上发现的,当时命名为“月亮兰花”。瑞典的一位植物学家1752年1月19日自中国去英国途中,经过爪哇西部的一个岛屿,因取水上岸经过一个丛林,在岸边的树枝上发现了一种形似蝴蝶的白色兰花,采集了一些带回欧洲。当时命名为树兰,直到1825年才正式被荷兰植物大学命名为蝴蝶兰,并一直沿用至今。

蝴蝶兰之所以被认可,主要是因为其美。“好似蝴蝶般的兰花”,花姿如蝴蝶飞舞。经过人工培植,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人人都能养得起的花儿。其普及程度,甚至远超传统的那些兰花。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认为蝴蝶兰不好养,虽然这种花甚至不需要土,不需要多少光照,而且花期长,花朵绚烂,颜色多样。特别是其形状,自带气质,不管是一片片的大朵花卉,还是星星般小巧玲珑,都别具一格。

最讨喜的是,蝴蝶兰每年春节开花,增添了一分喜庆,不管是居家装饰,还是作为礼物,都非常合适。大寒时节,也正是蝴蝶兰开始盛开的时节,隆冬的沈阳,去花市逛逛,会被各式各样的蝴蝶兰所沉醉。

虽然蝴蝶兰生长于南方,沈阳地区的培育,也颇有历史。始建于2002年的辽宁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蝴蝶兰研发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蝴蝶兰品种资源圃。这个季节,这里面更是蝴蝶兰怒放,一片生机。

与其他花朵相比,蝴蝶兰还是一个长寿花。如果侍弄得当,一盆蝴蝶兰可以活几十年以上,有些养得比较好的蝴蝶兰,甚至可以活100多年。这样的花儿,谁能不喜欢呢?

莫说北国冬萧瑟,大寒且赏蝴蝶兰。


七十二候·舌尖沈阳

暖身御寒待春归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农历腊八过后,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如约而至,同时也意味着春节离得不远了。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进入四九之后最冷的一个节气,因此御寒养生尤为重要。每年11月至12月采挖的山药,其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脾养胃,润肺止咳的作用,大寒节气多吃些山药不仅可以滋润身体,还能补充多方面营养。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道山药炒木耳。山药外皮刮干净后切成均匀薄片,青红椒切成菱形片,干木耳用温水泡透后去蒂掰成小朵,大葱白切成葱丝备用。锅烧热后加宽油,油温五成热时倒入葱丝小火炸出葱油后捞出葱丝。另起锅烧水,水开后倒入山药、木耳,大火煮1分钟左右,倒入青红椒片汆一下水,然后全部倒入清水中过凉。刚刚炸好的葱油锅烧热,把控干水分的木耳、山药和青红椒倒入锅中大火快速翻炒均匀,加入食盐、味精适量,再勾入一点儿水淀粉,最后淋入少许明油提亮色泽,继续翻匀以后即可装盘,一道清爽美味的山药炒木耳就完成了,成品色彩鲜艳、口感脆嫩,令人食欲大增。

牛肉、羊肉、鸡肉、萝卜、韭菜、糯米、红枣等,都是适合大寒时节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做法多样。除了多吃温性食物外,大寒时节也要注意少吃寒凉食物。鸭肉、螃蟹、西瓜、黄瓜、绿豆等食物,此时切记不可过度食用;冷饮、雪糕等,这段时间都应尽量避免食用。

另外,医学研究证明,人体怕冷与缺钙有关,因此冬季不妨多吃些牛奶、虾皮、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不仅寒冷而且干燥,大寒和立春之间又是人们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段日子,因为新春佳节将近,家家户户都需要采买年货、置办新装、打扫房间等,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晚起,让身体贮存足够的能量,自然就不怕天寒地冻了。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陆允铭绘


七十二候·民俗

冰嬉欢 杯酒暖

大地冰封,万物萧索,大寒漫卷着无边寒冷,如期而至。

在南方,人们流行尾牙祭、糯米饭、分发腊八粥等习俗。在北方,此时已是三九天,浑河冻彻,是取冰最好的时候。《陪京杂述》中对“藏冰”有简短的描写:“凿冰恭送礼物窖藏,预备陵祭用。”取冰时,要先打一层冰,水面很快再冻结,就再打再冻,如此反复可以取三次到四次,存入冰窖,以备夏日之用。人们也会利用天然的冰场,嬉冰玩耍。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电子大屏上,就播放着一幅《冰嬉图》卷,画中的舞刀、叠罗汉及花样滑等冰上杂技,尽显古人大寒冰嬉之乐。

大寒里,“小年”是春节的序幕,民间有祭灶、扫尘等风俗。清代沈阳城内,街巷里早已充斥了卖灶王爷龛的吆喝声。《沈阳百咏》中有生动的描写:“瞳瞳初日照楼南,残腊光阴过廿三。几个儿童知岁早,沿街争卖灶王龛。”人们祭灶后,就要忙着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腌腊肉,用一个个民俗仪式点亮新春的灯火,串联起对新年的美好期冀。

年终岁尾,人们走街串巷,也杯酒留欢、互通情谊。“打酒留宾话短长,诸般盐菜预商量。四盘中放飞金盒,晚饭还添火灼香。”清代文人缪润绂笔下诗句再现了老沈阳人的待客场景。客来留餐,要上双数菜,因为“以双为敬”。“飞金盒”,是朱红色的扁圆食品木盒,盒子上会用金粉绘制吉祥图案,中间隔出若干小木格,盛放烧好的肉菜。这样的菜也叫盒子菜,考究的餐具尽显沈阳人的热情好客。人们沉浸在琐碎而蒸腾的烟火气里,将一年的尽头当作感知的源头,回顾过往,增进情谊,等待春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赵威、王若若、詹德华、胡潇文

视频:徐小凌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今日头条提供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煮茶

风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