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宋高宗亲赐名,乾隆皇帝题字:探秘太湖石的传奇故事

03-21

宋高宗亲赐名,乾隆皇帝题字:探秘太湖石的传奇故事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孝宗后自称太上皇,命人改建宗阳宫,更名为德寿宫,移居在此颐养天年。


德寿宫其实就是一座大型的江南园林。园内东区,还有一个别样的园林景观——湖石。



某天,监督造宫室的官员来报,说是取到一块硕大而奇妙的太湖石,还请官家御赐一个雅号。


赵构跑到现场一看,这湖石真是漂亮,石面色泽苍润,沟壑相连,洞窍通透,玲珑雅致。再看这湖石形状,如团如抱,俊美端庄,越看越像是一种花。


什么花?——可不就是一朵金秋艳阳之下盛开的芙蓉花吗!


故称之为“芙蓉石”,因其位于德寿宫内,又称为“德寿石”。


▲图源:网络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东边另一块小山坡上,种满芙蓉花,就叫“芙蓉冈”,芙蓉石则是这片园景的点睛之笔。在这块湖石旁,再种上一株梅花。这一梅一石由此相依为命,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


德寿宫建筑到了明代,改为南关公署,梅石成为公署后花园的一景,因而又有梅花厅,匾题“梅石双清”。


明末浙派画家蓝瑛、孙杕同游此地,为老梅古石合作而成一幅梅石图,并依图于此刻成梅石碑——杭州此地终以“梅花碑”成名。

查看►岩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时间来到乾隆十六年,皇帝第一次南巡,在杭州遍访西湖名胜。行至德寿宫遗址,看到这块矗立于杂草丛中的奇石,十分喜爱,以袖擦拭,抚摩良久,并吟诗一首:


“临安半壁苟支撑,遗迹披寻感慨生,

梅石尚能传德寿,蓉华又见说蓝瑛;

一拳雨后优余润,老干春来不在荣,

五国风沙埋二帝,议何嬉乐独何情。”


地方官看在眼里,转年就将“芙蓉石”从杭州辇运到御笔写下“青莲朵”三字,并题诗一首。


乾隆皇帝十分珍爱此石,曾多次赋诗,以纪其事。



《养生斋丛录》中记载:“杭州宗阳宫,即南宋德寿宫旧址,旧有穹石曰芙蓉石,具玲珑刻削之致。石旁有苔梅一株,久萎,断碑尚存,上刻梅石。梅为孙秋作,石为兰瑛作。高宗辛未南巡,尝拂拭是石。大吏遂辇送京师,命置之茜园太虚室,赐名青莲朵,并纪以诗。”


如今,经历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块奇石被移放在现中山公园西北的小山下,使这一南宋时期的古物传承800多年,保存至今。


▲图源:澎湃新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13年5月12日,奇石青莲朵从中山公园移到了新建成的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其高约1.5米,长2米有余,卧于荷叶形汉白玉石座上。


▲图源:网络/侵删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为何高宗、乾隆都爱这块石头呢?


其实,这块石头完全符合爱石如命的宋四家之一米芾提出的“瘦、漏、透、皱” 四字赏石标准。


太湖石特点:瘦、漏、透、皱


瘦。太湖石的瘦,古人曾评“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可见太湖石形,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

查看►透月岫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漏。太湖石不仅体态玲珑,溶洞贯通,且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不仅如此,变化多势,灵气十足。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而太湖石,正如著名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

查看►春山积翠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透。太湖石的透,就犹如人的七窍通一样,如此“气”方能在内部毫无凝滞地运行。据说,验证是否上品的太湖石,只要在其中一个涡洞中浇水,会自然从其它涡洞中流出。这样一来,一块石头就可以接收、贯穿天地的灵气,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查看►崖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皱。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太湖石的皱,虽然怪异,但有其韵味,易见其格。成组的太湖石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今赏石、藏石已经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新建园林中、家庭别墅里、以及一些著名的居民小区都能见到太湖石的踪迹。

查看►幻玲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很多爱石之人也喜欢把小的太湖石摆件置于案头,体现的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处的文人风雅。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你也喜欢太湖石吗?

翡翠观音文案

矶钓竿抛竿技巧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