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台湾天珠:揭秘其独特的生存模式

03-31

台湾天珠:揭秘其独特的生存模式

“台湾珠”一直是“至纯天珠”仿品的代名词,但其实“至纯”这个词其实也是近代才出现冠名给天珠的。本质是为了和其他历史阶段的“蚀花珠”做一些区分,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和这些假货进行区分。天珠市场这火爆的十年间实在是让所有人都眼红,一万收的珠子放几个月身价就能涨数倍不止。行情的火爆必然会引来不法商人的注意,有些人入场时间较晚,大资金囤货难度较大,所以期初就只能进行仿制。后来便自成一派,开始虚拟传说进行革新性制假的更是不胜枚举,这就像极了2018年的比特币市场一样,每天都是翻倍价,后来果断运营商自己出代币来炒,反正都是庞氏骗局,有入坑的韭菜就能割。


说正题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才是“至纯天珠”,古代藏族初期是无法生产天珠的,天珠的前身是两河流域的“蚀花珠”,从尼泊尔、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传入吐蕃。直到初唐时期藏族人民才有了自己的天珠制作工艺,此时藏民都称呼其为“瑟”珠。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文成公主入藏随身带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入藏后被镶嵌了近数百枚天珠来彰显尊贵。古代“瑟”珠的生产流程可以大致概况为打磨→白化→黑化→固色→打孔,先用缠丝玛瑙初步打磨出天珠的雏形,之后整体用白化剂侵染,再用抗染剂在珠子表面刻画花纹后黑化侵染。高温焙烧固色后开始珠身的整体打磨,最后用解玉砂进行对穿打孔,一颗天珠就制作成功了。



至纯天珠存世量毕竟稀少,圈子也小,于是许多“假珠子”便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仿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清以及之后的琉璃器仿制品,藏地常用蛇纹石或者萤石来制作替代品,其实这种仿珠也拥有大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不过价值不高。现今比较流行的就是“台湾珠”,最早一批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光景。这种珠子最厉害的宣传方式便是想出了一个口号叫做“天珠没有真假,只有新老”,一下子把自己地位跟至纯天珠拉齐了。许多喜欢古珠又不懂的朋友就被这句话忽悠的很透彻,既然没有真假,那我几十万的虎牙天珠买不起,花几千买个仿品总没问题吧,反正没有真假一说,但这样的说法您真的相信吗?


仿制品


天珠不仅是一个艺术品,更承载了历史、宗教以及文化,这就完全可以归属于古董范畴,那古董怎么就不分真假了?博物馆里的青花瓷瓶跟你在小商品城批发来的材质都是陶土,看您那个能把博物馆里的真品换出来不。像这些抛出客观事实,不去研究珠体的包浆、咬色、风化,单单从宗教和道德意义上去评价的方式完全就是耍流氓。但如今这种耍流氓的方式却深得人心,好多人甚至开始收藏起了“老台湾珠”。这种成本几元至几百元的珠子价格也炒到了几百到几千元一颗不等,品相好的更是水涨船高。其中也不乏工艺精良的仿珠确实做的很好看,作为工艺品来欣赏其咬色做的很完美,只不过仿不出千年的包浆皮壳,除此之外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不过这些仿品当中也存在着很可笑的一种异类,就是所谓的象雄天珠。


台湾仿制品


现在市面上所流传的象雄天珠是起初台湾仿珠里工艺最差的一批,硕大的珠体与巨大的孔道,整体红绿不均的外壳,强酸咬蚀的臆造花纹,无处不透露着劣质。但这些却深受“国宝帮”的喜爱,价格低廉可以满足他们一夜暴富的梦想。别看无人问津,这些人很会营销,他们把断章取义应用的十分透彻,往往是真珠子的鉴定方法下面放着这些劣质商品的图片,加之P的一手好图,弄个软文起个名字就写出一篇文章叫“某某拍卖会成交上亿元天珠”,当然配图还是他们手里的劣质珠子。


劣质象雄天珠


许多鱼目混珠的“天珠”不知欺骗了多少无知小白,科普一下,古象雄时期出土的天珠多为崩系或者措思,跟这种所谓的象雄天珠毫无干系。另外一些所谓的料器、法螺、陨石、蒙天珠等等都与天珠无关,列为收藏可要擦亮双眼。


仿品集合

宠物龙猫咬人吗

钓鱼竿哪个牌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