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揭秘三门峡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传奇故事

01-02

揭秘三门峡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传奇故事

中国铜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中国铜镜最早是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中出现的(甘肃齐家坪、青海贵南)。据碳-14测定,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约4000年(游学华:《中国早期铜镜资料》,《考古与文物》1982年3期)。由此肇始,中国铜镜的发展历程走过了夏、商、周三代早期发展期,流行于春秋战国,鼎盛于两汉,度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低谷,最终在唐代达到极致的繁荣,五代及至宋金,逐渐走向衰落,到了明代,随着玻璃镜的盛行,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门峡古称陕州,东有崤陵古道险关,西有曲沃之塞,南有干山屏障,北有黄河天险。纳汇青龙涧、苍龙涧两条河流,沿岸土地肥沃,自史前时期便是文明发祥地,历经后世各代,文化积淀丰厚,而铜镜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性载体,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自20世纪50年代,在三门峡地区田野考古中发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铜镜。其中年代较早是1956年在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虺龙纹镜,其时代大致在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科学出版社,1959年)。三门峡出土的这些铜镜多收集在三门峡市及辖区的各文博机构,部分收藏在社科院考古所等科研机构。仅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铜镜数量就达500余面(以下文中所涉及材料均藏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且未经过公布),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两汉时期的铜镜。

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汉代手工业和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铜镜的生产制造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铜镜较以前相比数量大为增加。在三门峡地区出土的铜镜中,汉代铜镜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一。

西汉初期,由于经济尚未恢复,铜镜发展仍沿袭战国晚期风格。形制多为圆形,镜钮也多为三弦钮,镜体较薄。纹饰多地纹和主纹的组合纹饰,就三门峡出土的西汉早期铜镜来看,蟠虺纹和圈带纹的组合纹饰较为常见。蟠虺纹多呈“S”或“C”状,有些圈带之上带有乳钉,呈对称分布。2005年三门峡电业局M28:1,圈带叠压蟠虺镜,圆形。三弦钮。宽素卷缘。直径 12.6厘米,缘厚 0.3厘米,重 140克。(图一)

▲ 图一 圈带叠压蟠虺镜

西汉中期,“文景之治”之后,国力增强,铜镜制造业也有大的发展。铜镜的形制和纹饰都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制作工艺也不断提高。镜面较以前有所加大,厚度也有所增加,使得硬度也超过以前,多数铜镜出土时基本完好。三弦钮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半圆钮和连峰钮。镜背纹饰由原来的蟠虺纹、饕餮纹逐渐被星云纹、草叶纹、连珠纹、神兽纹等代替。这一时期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出现了条带式铭文镜,铭文和纹饰结合在一起,使得镜背图文并茂。星云纹是由蟠螭纹演变而来,因乳丁甚多,星云纹镜又称百乳镜。1994年9月5日三门峡供电局M1:9,星云镜,圆形。连峰钮,圆钮座。座内有四月牙纹和竖线纹。其外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纹,之外两周短斜线纹带形成主纹带,四枚圆座乳钉间各有四枚小乳,每枚小乳有长短不同的弧线相连。内向十六连弧纹缘。直径 10厘米,缘厚 0.4厘米,重 160克。(图二)

▲ 图二 星云镜

草叶镜的纽座为方形,四周饰以对称的草叶,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叶片,外缘用十六个内向连弧纹作边缘。这类铜镜因流行时间长,在汉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1年在三门峡嘉和广场M11:9,草叶铭文镜,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钮外两凹面方格内有环列铭文“日有熹、宜酒食、长富贵、乐毋事”,外饰乳钉和草叶纹。直径 14厘米,缘厚 1.4厘米,重 325克。(图三)

▲ 图三“日有熹”草叶镜

西汉末期及至新莽,又到东汉初期,博局镜和四神镜大量流行。博局纹又称规矩纹,它的布局十分有规律。在钮座外方框的每边正中各有一“T”形符号,与其相对的是“L”形符号,方框四角对着“V”形符号,将镜背分为四方八区,四角饰以草叶纹、神兽纹或者鸟兽纹。1993年4月11日华余包装厂M24:7,草叶博局镜,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钮外一周凹线方格,框外饰博局纹,四角两侧饰草叶纹。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 11.6厘米,缘厚 0.4厘米,重 220克。(图四)1987年在三门峡房屋开发公司工地M29:1,禽鸟博局镜,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单线方框和一个凹面纹方格间有十二圆座乳钉及十二地支铭。方格外八乳及博局纹将镜背分为四方八区,外围八内向连弧纹,中间配以白虎、朱雀、禽鸟等。之外为铭文带,为“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国中保,胡人贺之,天下力于行”。其外一周栉齿纹。宽平缘上饰锯齿纹及云气纹。直径 21.5厘米,缘厚 0.7厘米,重 1365克。(图五)

▲ 图四 草叶博局镜

▲ 图五 禽鸟博局镜

进入东汉,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交流更为广泛,铜镜制造也融汇了很多外来元素。铜镜种类及装饰技法均更为多样化。有神兽镜、变形四叶镜、君宜高官镜、长宜子孙镜、龙虎镜等。特别是神兽镜的表现手法由线条式变为圆雕、高浮雕式,观感更具立体化,使禽兽的形态活灵活现,羽人、仙人的出现充满了神话色彩,体现了对仙界的向往。神兽镜中,以“四神”是汉镜中使用最多,且影响最深远的图纹,从西汉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比较流行。2006年三门峡梁家渠农民公寓M2:19,圆形。圆钮,圆钮座。两周弦纹将镜背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为四只龙虎两两相对,中区六枚圆座乳钉之间饰以鹿、白虎、朱雀、青龙等瑞兽,外区为铭文带“宋氏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之外一周栉齿纹。缘上两周锯齿纹之间为双线波折纹。卷缘。直径 16.5厘米,缘厚 0.60厘米,重 565克。(图六)1985年11月26日陕县医药公司M1:5,变形四叶纹镜,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叶间篆文“君宜高官”,外饰八内向连弧纹。宽平素缘。直径 10.5厘米,缘厚 0.2厘米,重 160克。(图七)

▲ 图六 龙虎神兽镜

▲ 图七 变形四叶纹镜

纵观汉代铜镜的历史,可知汉代铜镜是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图纹丰富,内涵深刻,在许多方面奠定了中国铜镜发展的基础,充分反映出汉代的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思想和信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经济萧条,铜镜的发展进入一个低谷,类型和主题纹饰基本沿袭了汉代铜镜的样式和特点,神兽镜和夔凤镜较为常见。

文博中国

宠物店应聘需要什么条件

河洛石图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