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壹砚堂珍藏:淮南紫金石砚介绍

06-01

壹砚堂珍藏:淮南紫金石砚介绍









此砚台全名 :元代淮南八公山兽足连中三元紫金砚。

购置于四川成都古玩店,经过查询部分资料后认为是:淮南八公山紫金砚,年代看到元。同时也经过部分藏友的认可。

此紫金石砚石质细腻,用放大镜观察可见隐约出现金属颗粒,研墨快,发墨如油泛,哈气生珠,硬度较高。完‬全符‬合淮‬南紫‬金‬石‬砚‬特‬征!‬

查询到从北宋开始记载的右军砚为淮南紫金砚之后,唐宋以来均没有太多相关淮南八公山紫金砚的实物参考,而在元代城墙下出土的落款“元章”的宋紫金砚,据资料考证为宋书法大家米芾所有,应该为山东临沂青州,临朐出的紫金砚。


而米芾在他自己撰写的《宝晋英光集》记此事说:“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下”。与右军砚无异,说明其年老得到的紫金面砚只是与右军砚差不多而已,并不能证明为右军砚同一产地,所以个人认为其年老所得紫金石非八公山紫金石。

而米芾在《紫金研贴》所记:“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大概率为真实的传世之物右军砚的可能性,但落款“元章”的紫金砚绝非晋右军砚的可能性。

另一方紫金砚现存西安碑林,系1957年征集的出土物。砚为长方形,长23、宽15.8、厚2.9厘米。砚面大于砚底,四边内敛。砚堂呈长的八角形,水池底部破损成洞,前、左、右三边亦破损。砚背往上隆起,有铭曰:“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笔者注)造紫金石砚”现在淮南八公山再次出现紫金砚现代工艺品,却一直找不到传世的真实紫金砚实物,实在遗憾,只是在淮南寿县博物馆存在着二块汉代淮南紫金砚板,与唐代砚板,而唐宋元明清各代中均没有淮南八公山紫金砚的实物出土,给淮南紫金砚的全面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在淮南寿县紫金石作为观赏石不断在推广,虽然有一些紫金石砚工艺品制作,但并没有得到当下藏家的共鸣,反而是山东临朐、青州等地的紫金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淮南紫金石砚处于尴尬的地位。下图为当下淮南紫金观赏石:


另外据资料介绍在苏州私人博物馆内曾经发现过一块淮南紫金砚实物,成为镇馆之物,对于此元代紫金砚实物的发现,应该属于当下淮南八公山紫金砚出土孤品。

淮南紫金砚的历史传承是:从汉开始出现淮南紫金砚,然后在唐宋开始枯绝,而临朐的红丝砚是从北宋开始出现,替代淮南紫金砚。

我认为山东出的紫金砚与淮南八公山紫金砚同时出现的时间交叉共期在唐未宋初,而由于唐末五代十国战乱,导致淮南八公山紫金砚开始在宋后开始绝迹,而此元代紫金石砚应该属于早期库存原石所制。

从历来记录中看到从北宋开始出现山东青州,临朐紫金石砚的表述,且传承明清的紫金石砚多以青州临朐有关,说明在唐末北宋开始青州与临朐紫金砚得到了大量开采制作,最终导致枯绝。

历史上的右军砚应该是王羲之之父亲在淮南任太守时带回南京与王羲之使用,因为王羲之是5岁不到与父亲从临沂逃乱到的南京,7岁开始学书法,而当时其父亲在淮南担任太守一职时,带了当地寿山紫金砚回南京给王羲之使用。据专家考证米芾从苏东坡手中追回的传世之物紫金砚,亦即王羲之留传于世的紫金砚,史称“右军砚”。

据此可以推断,八公山紫金砚石最迟在东晋时期已经开采制砚了而王羲之在5岁离开家乡东达到南京之后,就没有再回老家的记录,由此可见右军家乡石砚应该属于鲁砚。而米芾落款的紫金砚,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临朐红丝砚,因为其说:新得紫金右军乡石,,,,说明此砚应该是右军家乡临朐的红丝砚。再说《丁有煜砚铭》的砚台应该也是正宗的淮南紫金砚石,得到了郑桥台桥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在明清时代的时候也能看到此类传世的淮南紫金砚的出现,但数量极少。

这也是在明清至今四大名砚中没有淮南紫金石砚排位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现在没有发现淮南紫金石砚实物?主要原因来自淮南紫金石砚出品少,从唐宋之后基本被绝迹,同时淮南八公山的寿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宋后紫金石矿基本绝迹,而其色彩品种较多,大部分被墨汁之后较难发现,不是自己使用感受过的人很少能识别。同时收藏珍惜砚台的多以文人为多,随葬而去的淮南紫金砚不少,而其普通文人的葬礼简单,随意被弃的不少,所以出土后被重视的概率小,这也是出土后爆光少的原因了,不然传说中的米芾砚就不会在城墙的下水沟里被发现了。

上‬手‬后‬感‬觉到‬此砚如玉,温润莹洁,抚之如柔肤,手试如膏;发墨益毫、贮水不涸,哈气生珠;黄石红丝,色彩鲜艳夺目,实为孤品实物!

最后以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题丁有煜砚铭》内容送给大家鉴赏:“南唐宝石,为我良田,缜密以粟,清润而坚,麋丸起雾,麦光浮烟,万言日试,倚马待焉,降尔遐福,受禄于天,如山之寿,于万斯年”。

宠物鱼百科

和田玉黑羊脂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