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茶路无尽》:一位行者数十年的全国茶山探索之旅

09-01

《茶路无尽》:一位行者数十年的全国茶山探索之旅

|知行合一,茶路无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茶山迤逦,茶路孤独,但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风雨兼程,付出辛苦。

静清和 《茶路无尽》

- 1 -

茶 源 探 访 实 录

在众多茶书中,有一类茶书颇为独特。这类茶书,是作者实地亲访茶产地的记录,类似游记,却又在游记之余,增添了对茶知识的探索。

里面有普世皆同的茶知识入门,也有作者的深度思考。

静清和《茶路无尽》正是其中代表作。

《茶路无尽》是静清和自己独立完成的对于众多茶山的探访,文字都是自己「知行合一」后才亲笔写下,侧重知识体系爬梳,观察入微,逻辑完整。

△静清和

全书依据七大茶类(含花茶),罗列各类茶知名产地及概念,如苏州碧螺春、蒙顶黄芽、福鼎白茶、台湾乌龙、祁门红茶、六堡茶、福州茉莉花茶等。

每一类茶都走访许多产地,如绿茶,就写了绿茶工艺的演变、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顾渚紫笋、安吉白茶、恩施玉露、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松萝茶等的产地实景与特色。

全程实地探访、干货具足、文史并重,试摘录《正山小种桂圆汤》中一段:

正山小种,是中国最早的红茶。在中国茶业史上,从来没有第二种茶,能如此深刻地左右着国内外各种红茶的发展与技术革新。

很多文献中,正山小种有时称作「武夷茶」,有时也会明确地称为武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是它的正名。国外常讲的拉普桑小种,是外国人模仿福州地方口音读出的,意即松材烟熏小种。

正山小种的「正山」地理范围,指的是武夷山桐木关内,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茶区。在桐木关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深壑幽谷,松竹密布,茶以挂墩、麻粟、皮坑、古黄坪、半山……等为佳。除此之外,便是外山了。小种,是指桐木关内的菜茶群体小叶种。

外山茶冒充正山小种的泛滥,不仅仅是今天存在,过去也很严重。1734年,崇安县令刘埥的《片刻余闲集》写到:「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到今天为止,「红汤茶」也是区别于正山茶的主要标志。桐木关小种的茶汤,金黄油亮,通透悦目,即使是陈化已久的老茶,茶汤虽红,但其底色,依是金黄通透,红中泛金。

- 2 -

静 清 和

静清和,本名张茂林,出身山东中医世家,是中国知名茶人、茶席与茶道美学空间设计师。长期致力于茶道、香道、传统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的研习。

多年来,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制茶做茶理念,并以此自名。长期游走茶山、遍访茶人,从源头问茶、于茶史、茶类、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入探讨研究。

曾著畅销书《茶味初见》、《茶席窥美》等,《茶路无尽》是静清和又一力作。

「走过万里茶路,踏访五十多座茶山,集数十年问茶经验。」书中写道。

相较于《茶味初见》侧重饮茶感悟,《茶席窥美》侧重茶道美学,《茶路无尽》全面深挖茶知识,作者数次深入茶区、遍访茶农;追根溯源,严谨考证。

作者贯彻程朱理学「知行合一」的思维,以理科生的视角出发,清楚交代了七大茶类的本质与起源间的互相影响,并力求从文献和证据中,得出清晰可靠、有理可循的结论,是一本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的佳作。

△随书附赠《卖茶翁茶器图》

本书集文学、史学、地理学、美学、哲学等于一体,特别适合对茶有浓厚兴趣的人阅读,能让人体会到深层次的茶之乐趣。

石榴石

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