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子说收藏,传播收藏知识,感谢关注。
在关于先秦刀币的介绍中,已经讲了燕、赵两国铸行的刀币,本章内容给大家讲讲齐国刀币。
公元前379年,周安王田氏灭姜氏上位后,便开始专门铸造使用刀币。虽其使用范围没有布币广,但其在齐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曾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的管仲,就曾以刀币为利刃,通过货币手段吞并了鲁、梁、代、衡山等小国,甚至是南方的楚国也为之屈服,最终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从出土的齐刀发现,其极少有在除齐国境内以外的地域出现,推测其仅在齐国境内流通使用。齐刀与魏赵两国有所不同,其体形较为硕大,面文高挺,刀首内凹,周边有边郭隆起,背面刀柄中间皆铸有两道竖线,底部的圆环也比较大,形制独特,铸造精美,是各国刀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就目前所发现的齐刀,从外缘刀身与刀柄是否相连接,可以断缘与不断缘两种;根据其面文字数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以及俗称齐明刀的“明”字刀,其中又有多种不同的细分版式。
齐明刀虽是在齐国铸造,但却有燕明刀的特征。其通长约为140mm,宽约16mm,重在11.9-19.2g。
其面文为“明”字,背文有齐化、齐化共金、莒冶齐刀、莒冶刀等多种。其中带有齐化字样的齐明刀,应为燕国将领乐毅占领齐国时所铸。
如今上美品相、背单字的价值在小千数左右;背多字的较为少见,市场价值也较高,上品的背莒冶化,价值能到大千数,而在早前几年,其价格更是高。如上图这枚“莒冶亚”齐明刀,上美品,长138mm,在18年的拍卖会上就曾拍出31万多,价值不菲。
为田齐建国后铸行的货币,流通时间是齐刀中最久的品种,数量也最多,制作虽较为粗糙,但在形制、重量上基本保持不变,相对稳定。三字刀通常一般在178-190mm,宽在26-30mm,重40.8-52.4g。
齐刀有“齐之化”、“齐法化”两种面文,前者较为少见。但其背文较为复杂,有纪范文、干支纪年、纪地,甚至发现有纪吉语的,如“吉”“行大”等。
四字刀的钱文为“齐之法化”文字端庄秀雅,出土量较少。通长一般在115-189mm,宽27-30mm,重44.5-53g,没有发现大减重的现象,发行流通较为成功。
该品种近几年出现的不多,市场价值也比较高,上美品能到万元以上;如上图这枚美品,在13年的拍卖会上就曾拍出10.9万多成交,去年华夏评级85分,以10.8万多成交过一枚,价格都不低。
有二种钱文,一是“即墨邑法化”,简称小即墨刀,圈内也常有把“即”译为“节”,出土的数量较少;二是“安阳之法化”,简称安阳刀。其背面的纹饰都有多种,有背日、卜、工、草等单纹或多纹,
前两者的规格一般为,长140-160mm,宽20-22mm,重33.35.5g;而安阳刀的形制要大一些,通长到180-185mm,宽28-29mm,重44.5-50g。
两个版别的价值都不低,如上图的即墨邑法化背日,华夏88分,曾拍出14万多;而安阳背卜,华夏85分,也到8万多。
六字刀的钱文也有两种,一是“齐建邦长法化”,简称建邦刀,一般长182-185mm,宽28-29mm,重42.3-47g。
但该品种的钱文解释在古泉圈一直都有争议,有的人认为其是齐襄王在复国后所铸,另一种说法是在公元前386年周室接受田和为齐公的称号后所铸,直到现今都没有盖棺定论。但无论是那种说法,都有为纪念开国或是重新建国而铸造的意味,可以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念币。
第二种是“即墨邑之法化”简称即墨刀;有的背面铸有辟封、安邦等字样,推测为齐襄王复国时所铸的纪念币。即墨刀的刀身较宽,钱体较重,长在180-190mm,宽28-20mm,重51-61g。市场价值极高,如上图这枚极美品,估值在15-18万,以往成交的价格多是几十万,价值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