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张旭学书法的秘密:如何成为“草圣”的传奇之路

09-11

张旭学书法的秘密:如何成为“草圣”的传奇之路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古人是非常善于发现自然美,发现自然的阳刚与阴柔、野性与优雅、繁华与寂寥、雄浑与洒脱……

古人是非常善于发现自然美,甚至把自然的万事万物都会应用在文学、书法、绘画中来,崇尚自然,发现自然的灵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比如书写理论总很多来自自然的词语,成为比喻书法美的元素。

据传唐代书法家张旭就是看了公孙大娘舞剑,把公孙大娘的一招一式、一进一退引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张旭将自己手中的笔幻化成公孙大娘的剑,时旋时转,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蛟龙出水,变化莫测,字字写得龙飞凤舞,神采飞扬。张旭又将挑夫肩头担子一起一伏、欲上先下充满了动感,张旭收到启发写出了一种全新的书法“狂草”。

唐张旭草书《断千字文》

著名书家林散之《论执笔》诗曾经写道:

“如锥画沙,如屋漏痕。不传之秘,先贤所守。”他也是将“屋漏痕”奉为圭桌。

“屋漏痕”

黄宾虹书法

“屋漏痕”由于屋漏雨,从墙上缓缓流下的雨水干枯后所留下的水痕,它蜿蜒而下,就像书法的积点成线,边缘毛而不光,绝不同于一般的直线,十分耐看,这也蕴含着对线条自然而然的追求。

“坼壁路”

“坼壁路”,姜夔在《续书谱》说:

“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

朱履贞《书学捷要》也解释说:

“壁拆者,壁上坼裂处,有天然清峭之致。”

这都是要求书写的书法线条自然天成,无造作之迹,无布置之巧,有如墙上自然形成的裂缝坼路,没有一丝一毫人为安排的气息,这就近乎自然的境界。沈野《印谈》也说:

“墙壁破损处,往往有绝类画,类书者,即良工不易及也。只以其出之天然,不用人力耳。”

这都表达了天然胜人工的美学思想

“虫蚀木”

“虫蚀木”黄庭坚《题李汉举墨竹》写道:

“如虫蚀木,偶尔成文。吾观古人绘事妙处,类多如此。”

这里用了“偶尔”一词,突出了虫蚀木的无意性,一切都是天然的偶尔形成,无雕琢痕迹,也就是近乎自然的。

瓷器自然开裂形成的开片,成了瓷器的自然美。

这一系列体会和比喻,表达了书家们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心得,一种借助于自然形象触发的“顿悟”。自此,“屋漏痕”、“坼壁路”等都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比喻,或者说,都成为比喻性的书学概念,盛传而不衰,并且经后人阐释,含义愈见丰饶。朱履贞《书学捷要》说:

“书法有屋漏痕、折钗股、壁坼、锥画沙、印印泥。前人立言传法,文字不能尽,则设喻辞以晓之,假形象以示之。”

正因为如此,对这些著名的比喻的内涵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理解甚至分歧。但是,“屋漏痕”、“坼壁路”以及“虫蚀木”都肯定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书艺自然美的要求。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也提到了“万岁枯藤”,也寓含着对自然美的追求,而王羲之书论中不但有“虫蚀木叶”、“万岁枯藤”的比喻,而且其《用笔赋》中还有“其若自然”之句。

古董店名字

小丑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