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绽放,金陵茶香。为更好地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促进雨花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划雨花茶产业发展,做响雨花茶产业品牌,带动南京市茶叶增收、茶农致富,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做出新贡献,今年(12月29日)上午,由南京农学会、江苏省茶叶学会、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9南京雨花茶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
南京,自古产茶。南京“山水城林”的生态格局,赋予了南京茶叶独特优异的自然条件。1959年,历经南京三代茶人努力,在原有钟山云雾茶的基础上,研制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绿润、白毫隐露”的针形绿茶,为纪念雨花台革命烈士,江苏省委省政府定名为“雨花茶”。雨花茶是国内唯一由省委省政府命名的英雄茶、红色茶,成为南京时代精神的象征。
“雨花茶”问世后,其奇特秀丽的松针外形,香气高雅、滋味鲜醇的内在品质,正清和雅的茶艺,先后8次获得国家农业部、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是全国经典名茶,绿茶中的珍品,名列中国著名的“三针”之首,成为南京城市名片,多次获得全国名茶评比金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以及省市名茶评比特等奖。2004年雨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雨花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雨花茶制作技艺融汇卷曲型茶和扁形茶的工艺优点,独创搓条、抓条、理条等做形工艺,最终定型紧细圆直松针形状外形,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烘焙。核心为整形工艺:即在锅内单手抓起茶叶,双手沿逆时针方向悬空反复搓揉,逐渐形成紧细圆条,为搓条;茶叶在掌心内翻转、挤压,形成松针状,为抓条;单手将茶叶与炒锅适度摩擦并及时理顺茶条,为理条。独特的搓条、抓条、理条工艺,创造抖、抛、揉、搓、抓、荡、扣、推、抹九大手法,成就了紧细圆直、形似松针、秀丽挺拔的雨花茶外形。
雨花茶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绿茶针形茶类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列入全国名茶(针形类)教学典范、研究样板。2016年雨花茶加工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雨花茶制作技艺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六代,当前一线传承人达155人,其中省市区代表性传承人16人,分布于南京市各重点产茶区域,成为雨花茶产业传承与发展的主力。
南京雨花茶传承人代表合照↑
盛世兴茶。进入新时代,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主旋律,茶产业不仅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2018年,雨花茶现代化生产线80余条,年产量600多吨,相关产品年产值10亿元,带动了全市约3万茶农增收致富。全市已注册有“南京雨花茶”、“钟山”、“昊月”、“盛峰”、“蟠龙湖”、“华平”、“淳青”等各类茶叶品牌127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5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13个。
伴随着南京茶叶以科技为引擎、以品牌为抓手、以高效为目标的发展进程,更加突出科技的引领作用和消费的导向性,加大年轻一代“雨花茶工匠”及雨花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力度,拓展雨花茶文化旅游线路,整合优质原料资源、品牌资源,走向茶叶大市场时代,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雨花茶品牌,发挥茶文化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新的贡献,铸就属于南京茶叶的新辉煌。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
本届论坛特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就南京雨花茶的产业发展、品牌创建、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等话题做精彩演讲。据了解,陈宗懋院士、刘仲华院士是目前中国茶界仅有的两名院士,此次“茶叶顶级大咖”齐聚金陵,品鉴雨花茶,为南京雨花茶产业发展和品牌提升提箴言,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献良策,将进一步助推南京雨花茶产业发展走向新辉煌。
来源:我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