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端午时节:纪念屈原,传承文化情怀

06-09

端午时节:纪念屈原,传承文化情怀

石种:三江源雪浪石 收藏:杨全森

明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他因不被楚王信任,爱国情怀得不到施展,而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在这一天吃粽子,竞龙舟。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发一块青海黄河雪浪石《屈子行吟》,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屈子行吟”的典故最初来源于《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意思是说:屈原被流放后,走在沅江水潭边,在水边边走边吟诗。有个渔夫见到后问他:“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了这里呢?”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沉迷于功名利禄,而只有我不同流合污,大家都对危亡茫然无知,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到了这里。”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屈原列传》时,引用了这段话。


明·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屈子行吟”是画家喜欢的题材。明末清初陈洪绶画家曾作木刻版画《屈子行吟图》,画面上屈原高冠广袖,身佩长剑,踽踽独行,吟歌于泽畔,形容憔悴中有坚毅之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这幅杰作时,画家年方十九岁。


傅抱石绘《屈子行吟图》,1953

近代大画家傅抱石对屈原情有独钟,多次绘《屈子行吟图》。1942年,郭沫若曾为傅抱石的《屈子行吟图》题跋长诗,堪称珠联璧合。而他最满意的作品创作于1953年。有人这样评价这幅画:“画面上的江水烟波浩渺、波涛汹涌,加之风吹着芦苇、水草,更显江畔的荒凉,将气氛渲染得非常悲壮。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披着长发,眼窝深陷,颜色憔悴、忧思重重地行走在散乱摇曳的草丛中,但是从翘着倔强刚直的胡须、伟岸深沉的身姿和飘荡在江风中的宽袖上,却又看出他的凛然正气和从容自若的神情,似乎在倾诉着满腔的忠贞和心愿,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竟不能包容一颗爱国之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有意思的是,傅抱石将1942年郭沫若的题诗从原画上截取,重新装裱在这幅他感觉这幅屈原像最满意的新画上。


范曾《屈子行吟》,1976

范曾《屈子行吟图》,1985

当代大画家范曾也是“屈粉”,创作了不少有关屈原题材的绘画,其中也有《屈子行吟图》。与陈洪绶、傅抱石所绘的清瘦、坚毅的屈原造像相比,我个人觉得他的屈原形象有点像壮士,少了点味道,将他的绘画人物看成是陆游、辛弃疾,或者更可信。

这块青海黄河雪浪石《屈子行吟》,人物形象更接近于陈洪绶、傅抱石的造像,十分难得。我曾为它写了一篇小赏析——


屈原行吟江畔,诗人的想象驰鹜八极,爱国者的忧思覆盖大地。

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被流放,对国家政事日益混乱,祖国日被凌侵几近灭亡,虽忧心如焚却无能为力。

屈子行吟,是诗人的形象,更是爱国者的形象。所以你看,他缓步沉吟,面容与身形是这样清瘦,他身旁的滔滔江水,如同他长流的爱国情怀。

屈子行吟,是用诗心垒起的一座爱国者的丰碑。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爱国者,怀念他的高洁与清醒,同样做一个有情怀、有操守的爱国者!

荷兰毛狮犬能长到多大

红宝石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