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绿松石藏品:我国博物馆中的绝美时光

12-09

绿松石藏品:我国博物馆中的绝美时光



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都属于绿松石,作为十二月生辰石的它,寓意着成功与必胜,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绿松石和黑钻耳环(图源苏富比官网)


关于绿松石最早的记载出现于距今约6500年的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


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七彩石;甘肃永靖出土的20多枚距今3800年的绿松石戒指,到唐武宗时的绿松石贡品,再到前段时间火出圈的丁真绿松石耳坠。这种蓝绿色的宝石已经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不管是古人还是今天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人,都无法抵挡绿松石的魅力。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图源网络)


丁真佩戴绿松石耳坠(图源网络)


在我国各大博物馆藏品中有许多工艺精湛的绿松石文物,它们有的略显斑驳,可能是曾经埋于地下;有的依旧历久弥新,精致而鲜艳。今天让我们一起抚开时间的尘土,欣赏那些充满故事和技艺的绿松石艺术品吧!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

(清)

通高6厘米,腹宽4.8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烟壶为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


松石多块状,不透明,质地坚硬且脆,颜色多为鲜艳的天蓝色或蓝绿色,此作品为蓝绿色。


绿松石朝珠

(清)

周长162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朝珠由佛头、背云、记念和珠身组成,三颗碧玺结珠将朝珠四等份,每份二十七颗,共一百零八颗,记念由十颗小珠组成,共三串,分饰于两侧,佩挂时,珠身及记念挂于胸前,佛头、背云垂于身后。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月坛祭月佩挂绿松石朝珠。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

(清)

长8.7厘米,宽6.5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火镰套为扁葫芦形,金质累丝,两面满嵌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系红珊瑚珠一粒。此件火镰套工艺极其复杂和精致,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挂于一付吉服带之上。


火镰是古代的燃火工具。在火镰套内一般装有火镰、火绒、火石,使用时用火绒包住火石与火镰刃磨擦,使之燃烧。清代,火镰套成为男子出门时的随身之物,许多火镰套做工精致,外观美丽,颇具观赏价值。


错金嵌松石带钩

(战国后期)

通长20.3厘米,宽1.5厘米,重0.04kg(图源故宫博物院)


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


带钩作为贵族服饰用具,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装饰工艺也有所区别。此带钩不仅做工精湛,而且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嵌松石工艺进行装饰,堪称精品。


绿松石项链

(战国)

长2厘米,宽1.3厘米,厚0.5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整条项链由35粒大小不一的扁方珠串成,按中间大两边小的顺序排列。绿松石均受沁变色发旧。


这种彩石项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选用水晶、玛瑙、松石等材质。这些彩石一般都琢磨成不同的形状组合在一条项链上,颜色对比鲜明,非常精美。在我国的山东、河南等地曾有出土。


这条项链只选用松石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并不多见。从其精细的穿孔来看,说明这一时期钻孔技术具有高超的水平。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

(商)

高10.7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7.5厘米(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器直口,圆肩,腹部微鼓,下部斜收,平底。器表通体铸槽,内嵌绿松石。整件器物工艺精湛,色彩瑰丽,在商代青铜器中实属罕见。


玛瑙、绿松石珠、玉珠、玉蚕组合腕饰

(西周)

直径8.5厘米(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第1647号墓出土。


由14颗大小不同的红色玛瑙珠,7颗绿松石珠,2颗绿松石管,1颗玉珠及一蚕形玉饰穿缀而成。此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腕部,因此推测其为墓主人生前所佩戴的手镯,十分精美。


金龛红珊瑚坐佛

(清)

佛高4.6厘米,龛高7.5 厘米(图源南京博物院)


红珊瑚面部涂金(有脱落),金龛正面镶绿松石、红宝石,錾花工艺精湛。藏文称“噶乌”,汉文意思是“护身佛”,红珊瑚为无量寿佛。


绿松石如意 清(图源故宫博物院)


玉嵌松石铜柄戈 商(图源故宫博物院)


绿松石禅定佛坐像 清(图源故宫博物院)


绿松石鸟 汉(图源故宫博物院)

蜜蜡石值钱吗

无钩调漂和带钩调漂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