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董其昌:书画大师背后的分裂人生

05-27

董其昌:书画大师背后的分裂人生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仿佛字与人品是息息相关的,其实不然。我国明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家,笔墨之下流淌着一种独特的宁静与辽阔,每一笔都透露着雅致与宏伟的气息。

他的画风自成一派,宛如悠远的古树枝叶繁茂而独具风华,与那些历史上的大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具连贯性与时代感,与当代同行相较又深藏着无法轻易触及的深邃。


许多人试图模仿,却始终难以复制那一份独特的风采,这种韵味是众多书画家中难以觅得的,他就是书画大师董其昌。

然而,他的人生却好似分裂出来多个角色,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淫棍恶霸、强抢民女、欺压百姓,甚至在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可见人们对他是及其愤恨的。

那么,董其昌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董其昌的努力,进入翰林院,成为太子讲师

董其昌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家乡在富饶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董家汇,也就是今日繁华的上海市。他号玄宰,又被人称为思白、香光居士,是那个时代松江华亭的一位杰出人物。

董其昌出生在书香门第,家中也不缺钱,从小就在文化中成长,学习四书五经、练习八股文、锻炼思维的锋芒,深深沉浸在儒家传统教育的熏陶之中。



年仅十七岁时就满怀信心地踏入松江府的会考考场。挥毫泼墨完成一篇自认为得意之作的八股文章,胸有成竹地期待着榜首之位。

然而,放榜之日他的名字却意外地出现在堂侄董原正之后,原因是松江知府衷贞吉对董其昌卷面上的字迹略有微词,即便文章内容精彩绝伦也只能遗憾地摘得榜眼之位。

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发愤学习书法。董其昌在书法的道路上,最初是学习唐代大家颜真卿的《多宝塔帖》,其笔力遒劲结构严谨。

随后他的视野扩展至魏晋风骨,倾心于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巨匠的墨迹,漫长的十数年光阴中沉浸于笔墨纸砚之间,刻苦钻研不懈努力。

在岁月的磨砺下,他的书法显著提升技艺实现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山水画也日渐成熟,文章斐然书法遒劲。



明朝万历十七年,董其昌以其卓越的才智一举考取进士,并荣获选拔成为一名庶吉士,之后踏入翰林院的殿堂继续学术旅程,在那里勤勉供职致力于文学与书法的研修。

翰林学士田一儁不幸仙逝,他怀着对恩师的无限敬意,请假担当起护柩的重任。

肩负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跋涉数千里陪伴恩师的灵柩返回福建大田县,以最深的缅怀和最崇高的礼节完成对师恩的最后告别。

他还曾担任过太子的讲师,后来因当时局势太复杂,其中种种说不清道不明,便称病回家休养。不过,凭借着太子讲师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社会地位依旧直接上升。

董其昌在深入经史之学的间隙,常与画友相互较艺,共同探讨书画之奥,从古至今析优劣、论短长。



更是向韩世能借来珍藏的晋、唐、宋、元各代法帖及画卷,潜心研究与模仿,时常因此废寝忘食。

正是这份投入,让他的艺术修为突飞猛进,名声也开始在京城传扬开来。

归乡后,董其昌构建“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和“香光室”等雅致之所,四周是珍贵的书画和丰富的藏书,就在此间沉潜学问探索书画艺术的古今奥秘。

董其昌不辞辛劳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佶和米芾等书法大师的墨宝,在万历三十一年将《戏鸿堂法帖》付梓刊行,使之流传于世。

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因病休养于松江,此间他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在林泉间悠然自得手随心熟,创作如《葑泾访古图》、《鹤林春社图》、《浮岚暖翠图》等一批描绘江南美景的传世山水画作



明哲保身,书法成就

在朝廷官场的纠纷中,董其昌一直都是独善其身从不过多掺和,所以辞官修养、升官上任来来回回好几次,曾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等要职,期间还荣升为河南参政位居三品。

后来接到皇命,以编修身份退养,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家居生活。明朝天启五年,董其昌获擢升为南京礼部尚书,仅一年后选择挂印辞官回到故里,开始长达八年的闲云野鹤生活。

崇祯五年魏忠贤落幕,朝政逐渐拨云见日,已届77岁高龄的董其昌应时而出重启仕途,再度担起掌管詹事府的要职。

好景不长,崇祯六年内阁之中风浪再起,周延儒在温体仁的排挤下跌落云端,温体仁则在魏忠贤余孽的推波助澜下,重启党争排挤东林党人。

面对此情此景,次年董其昌再次提出辞官归隐的请求。从初入仕途的35岁青春年华,到80岁高龄告老还乡,他在官场沉浮十八载,退隐生活却占据二十七个春秋。



相较于那些以“士为知己者死”为标榜的读书人,董其昌在明哲保身的智慧上,达到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这位书法大家还享有“邢张米董”的美誉,名字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齐名。

绘画领域则有“南董北米”的说法,如同划分艺术版图的南北,莫是龙、陈继儒等人提倡的“南北宗”论,更是将“院体”与“文人画”划分为风格迥异的两极。

董其昌的艺术生涯中创作无数书画精品,仿古之作占据重要的篇章,正如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到的“读万卷书”,意味着每一位艺术家都必须深植于传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自17岁起他开始踏上学书之路,以颜真卿的《多宝塔》为范本;22岁转而学画,师从黄公望;此后博采众长师法多家,这种师法古人的艺术追求伴随了他的一生,直至耄耋之年。

董其昌如饥似渴地从唐宋元的诸家之中,提炼精华挖掘深意,使得他的书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绽放出超越前人的艺术光辉。



正所谓“人无完人”,在艺术与学术上董其昌是受吹捧的书画大家,然而人品上他在家乡可谓是无恶不作......

强抢民女,发生民变,家宅被烧

董其昌在官场多年积累下不少财富,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所以回乡后没有人敢惹他,生活过得极其奢靡。

除了在书画上的热爱外,对于美貌的偏爱也是一种癖好,家中妻妾满堂日日沉浸在一片丝竹乱耳、舞影翩翩的欢愉之中。

即使如此遇到姿色出众的女子,依旧会想方设法将其纳入自己的府邸,那些女子内心的想法从未放在心上。

董其昌六十岁时曾看上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女子正是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她纳进门,但是人家不愿意几次三番地拒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心中起了歹念,默许下二儿子指挥着两百余名家丁和壮硕的打手,如狼似虎地闯入陆家,月黑风高之夜肆无忌惮地将绿英强行掳走。

陆邵芳爱女心切将董其昌告到官府,在官场的庇护下这件案子却不了了之石沉大海。自那以后,董其昌在本地愈发猖獗,如狼得势肆意横行。

如此败坏伦理的事情很快传播开来,当地的百姓都十分痛恨董家的恶劣行迹,松江社区的街头巷尾流言蜚语不断,在人们口中传唱诉说着董家如何横行乡里。

闻此传言董其昌勃然大怒,将此事告上公堂,官府下令严查却未能找出实证。

董其昌派遣家丁四处奔波,最终将矛头指向说书艺人钱二,钱二却坚决否认辩称那些唱本不过是同城书生范昶之作。



董、钱两人很快在公堂上跪地争执,期间一个名叫范昶也被牵扯其中,三方对质各不相让。这场风波对范昶打击极大,悲愤交加之中短短十日不到便抑郁而终。

范母、儿媳及婢女悲愤至极上门讨说法,却遭到董家家丁的残忍对待,范婢女三人被当众侮辱,其状惨不忍睹,引起路人的侧目与社区的激愤。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对董家的积怨被彻底点燃,一些有识之士为了社会的公义与公正勇敢地站出来,向府县官员诉说冤情要求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惩罚。

令人遗憾的是,当地的官衙对此却选择沉默,满腔愤懑的村民们纷纷自发集结团结一心,勇敢地站在董府的大门前,准备为正义而战直面不公。

明万历四十四年,江南地区的南直隶松江府城上演惊天动地的一幕。愤怒的民众如潮水般涌向董其昌的府邸且声势浩大,来自华亭、上海和青浦三县以及金山卫的民众人,上万人群起而攻之。



他们放火焚烧董家的房舍,洗劫其宅中的财宝,一时间怒火冲天整个郡县都为之沸腾。这场突如其来的民变,将董家历年累积的荣华富贵付之一炬。

家财被掠一空,珍贵的文物遭到摧毁,董其昌的声誉也蒙上难以洗刷的污点。董其昌及其家眷不得不逃往苏州、镇江、丹阳和吴兴等地避难,半年之后这场“民抄董宦”才渐渐平息。

经历过此事,董其昌多少有些收敛,一直活到崇祯九年才去世......

综上可知,董其昌的才华固然可贵,但人品比才华缺的不是一点半点,一个人不论在事业上有如何的成就,人品不行就会遗臭万年。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_cPGLZMhAmJk0NLeUeSSCNQ5ymVs2NeM6pa_2O-CkP86X56688bHQENd8eMIpv9oF9cFbYWX8TDweRS4WD9cFaGfMOGyrBvkTsoR2M595zBDG__wfT4JkjunEsSpGut8ErtnB3XgI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_cPGLZMhAkgdnTBzKP3oTcc7_nc7O3-mXgXSXvnn95Wfq4XMCIsFrda1cnsEcRXiZa6AxoOdqsUgtaCf_wr59oxu5_hL3c3kaB85vb_sKV1Cz2yAfzU1vQsxJLTnwbJ9PjLkNsiPcl1Ak30ISJgf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黄山毛峰的功效与作用

芙蓉石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