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紫砂壶: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

05-16

因为喜爱喝茶,我也收藏了几只紫砂壶。作为中华茶文化的深层集萃,紫砂壶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有诗曰:“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依壶传。”几百年来,能工巧匠在紫砂壶上用钢刀代笔,雕刻上金石书法、山水花鸟,使紫砂壶成为融书法、绘画、文学、雕塑于一体的艺术品。品茗之闲,兼赏艺术,给人以文化启迪和美的享受。

一位朋友收藏有现代顶级制壶大师顾景舟的一只淡绿色紫砂荷叶壶。此壶色泽古雅,气势雄浑,给人一种恬静的美感。壶的盖面犹如一枚古雅的荷叶,壶嘴与提梁的比例适中,在细部处理上更是独具匠心。为了衬托壶体的气势,他在制壶中所用的云肩线非常薄,也特别窄。手摸上去,滑润冰凉,盖纽微妙的线面变化,与提梁形成的虚度空间产生壶的虚实对比,增加了荷叶壶的整体美感,让我充分领略了紫砂壶的奥妙,使我不禁想起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中对紫砂的由衷赞美,“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在古代文人中,苏轼与紫砂壶的渊源最深。宋朝任大学士的苏东坡因官场不得志,便弃官来到蜀山结庐而居。他平时与文友品茶吟诗,风雅度日,倒也觉得日子过得比做官更惬意。但他觉得当时的紫砂壶美中不足,壶身都太小。东坡先生喝茶喜欢“牛饮”,一小壶三口两口喝光了,再煮又嫌麻烦,他想:我何不按自己心意做一把大茶壶?

于是,他叫书童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工具,自己动手制壶。谁知看着容易做着难,他一连做了好几个,还是一壶不成,不是壶体撑不起来,就是壶把不好定位,急得这位文豪挠头在屋里直转圈。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来送点心。东坡先生手捧点心,眼睛却盯住灯笼直转。他灵机一动,我为何不照着灯笼样子做一把茶壶。于是他连夜动手,一直忙到天亮。灯笼壶终于做好了,但不好拿,还需做个壶鋬。他抬头一见屋顶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先生触景生情,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做了个壶鋬。茶壶终于做成了,东坡先生非常满意,就给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文人紫砂壶是紫砂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古代不少文人都出身名门望族,闲暇之余也有不少亲自参与设计制作紫砂壶。几百年的文化传承,使紫砂壶造就了一批名师高手,创作出造型多样、制作精美的各式名壶,成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瑰宝。唐代诗人杜牧诗曰:“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因为有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又融入了千年的文化传承,紫砂壶才会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

宠物中国古代形容词

红绳手链编法简单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