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揭秘战国时期玉器识别秘籍:专家沈华带你探索玉文化知识

08-26

揭秘战国时期玉器识别秘籍:专家沈华带你探索玉文化知识

第六课 战国时代玉器特征说明

介绍完了春秋时期的玉器特点,这一期我们介绍一下战国时期的玉器,这个阶段的玉器制造,是中国玉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高古玉收藏最重要的课程就是战国时期的玉器鉴定,如果这个阶段的玉器课程还是一团浆糊的话,后面汉代玉器收藏基本都是笑话。其重要性就是在生成于这一历史时期中的玉器,其制作调动了此前所有成熟了的琢制工艺手段,成为自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为止,所有制玉工艺的最全面的技能展示。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无论是我们所见的传世品还是考古现场的出土品,都具有独特的辨识度,无论是来自于造型上的、还是雕琢工艺上的典型特征,始终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收藏题材,也是高古玉收藏者最为关注的收藏区域。

国内对于战国时期玉器的认识,至今还没有看到敢称全面的资料和人物,因为至今为止,国内尚未发现保存完整的高级别诸侯国国君的墓葬,所有的资料都存在着一些缺憾,让我们不敢轻易妄言断论。

1977年在河北省的平山县,发现了中山国国君墓葬,此墓早期就已经被盗空,只在两侧的库房中,经过仔细清理,还有3000余件玉器出土,如上图的玉璧。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保存完整的曾侯乙墓,出土玉器300余件,也是目前国内有记录的出土品中最精、最美的玉器。

但是上面这两座小小诸侯国君墓穴,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是对两种现象的深层次思考:首先,曾侯所统辖的曾国,在战国时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虽然所出土的玉器的制作水平,已经超出我们的认知,但是这个阶段玉器的制作与大国国君墓葬中的玉器制作,究竟能有多大设计、制作上的差距?其次,现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各类藏家手里的传世品中,肯定有早期被盗,流传于世的诸侯墓中的出土物品,只是这类物品未经官方科学发掘,不能成为鉴定的标准器,那么,问题也就由此产生,我们对战国玉器制作精准的上限应有什么样的界定?

上面的这两个问题的反思,目的是要引起各位收藏爱好者的注意,就是目前国内对战国玉器鉴定理论的讨论,尤其是对高级别玉器鉴别标准共识的认定,可能距离真相尚有差距,古玉的学习远无止境。作为一个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够脚踏实地,想收藏到代的战国玉器,最好将品质要求的重点放在中等以下,因为目前对这种层次的藏品,鉴定标准与断代标准的认识比较一致,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收藏定位。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课程中关于战国玉器的一些讨论,我们只涉及民间常见的收藏品类,对于价位极高或不可能收藏的孤品,就不再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争论。

那么下面,我们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战国时期玉器的分类特征

一、战国时期的礼器特征

战国时期的玉礼器较商周而言,社会所赋予的宗社功能已经基本完全丧失殆尽。 随着青瓷生产的廉价易制,逐渐取代了庙堂重器青铜器,而一直以来少受香火的玉质礼器,再也无缘于祭天地了。

在战国时期,玉琮玉璋玉圭等昔日的礼器基本上已经很少出现,也没有收藏的余地。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玉璧是我们大家都能接触到战国时期玉器收藏的重点品种之一。

经过考古挖掘的证实,战国时期的玉璧不管在墓穴中的位置如何,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由于当时社会审美需求的外在刺激,使战国时期玉璧的设计琢制较春秋时期产生了一个爆发式的飞跃,仿佛开了挂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内,无论是设计,还是琢制,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质变过程往往跟文化变革有紧密的联系,使今天的我们无法理解。

在玉璧的外形设计上,另出蹊径,尤其是出廓玉璧的突然出现,更有空穴来风的一种无端的莫名其妙。虽然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扉牙的变异,但遍观春秋时期的玉璧造型,之前绝没有透露出一点先兆与信息,这就是战国玉璧至今仍然具有的魅力之一点。

而作为礼器重器的玉琮,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算是走到了终点站,势同鲁镐末羽,无论是从规制上还是到工艺设计上,几乎毫无可取之处,基本上不在收藏价值的范畴之内。

从近几年的拍卖交易的统计上显示,战国玉琮的出现率极低,而且品质也没有可靠的保证。

由此在一般收藏实践中,对于战国时期玉琮的收藏,建议大家最好要慎重对待。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视频课程查看)

凤眼菩提什么样的品相最好

李叔同送别全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