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揭秘四大翡翠国宝:震撼中国艺术界的传世之作

05-19

揭秘四大翡翠国宝:震撼中国艺术界的传世之作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9日讯(记者柯立)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新落成的文化地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虽因疫情暂停现场参观,转而通过线上向观众介绍了自己的镇馆之宝。该馆副馆长王辉说:这4件国宝是世界级的翡翠珍品,其原料取自国库,由40多位工艺美术名家历时8年雕琢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界迄今唯一的“国家工程”。

王辉介绍相关情况。记者柯立 摄

王辉披露:这4件翡翠国宝的原料取自于国库,可溯源至清朝,因战乱失踪半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存在原国家计委储备局的库房里。

1980年,北京玉器厂的玉雕名家王树森参加北京市人大会时,提起他年轻时曾经见过的4块翡翠原料,非常精美,但是不知道现在哪里。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当时的《北京晚报》在头版刊发《宝玉何在》一文,报道了老艺人的“寻宝启事”。国家储备局工作人员闻讯找到了老艺人,并把他带到仓库里看见了这4块料。

据当年保管的工作人员回忆:这是一块上千公斤、名为“卅二万种”的超大翡翠原石。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重现时,已被切割成4块,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报告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将它们秘密运到北京储藏。周总理指示,没有国务院指令,任何人不得动用。

“这4件翡翠原料,默默地在仓库里的几个麻袋里待了几十年,自此出现在当代玉雕大师和国家领导人的视线当中”,王辉说。

经过国务院决定,由当时的轻工业部组织加工,把这4件原料加工成4件翡翠珍品。轻工部用红头文件对北京玉器厂下达了创作任务,拟定于1986年完成,故名“86工程”。作品从1982年开始设计,筛选了几百个方案,1985年经国务院审批定稿,1990年最终完成。北京玉器厂组织了王树森等40多名优秀工艺美术高手,组成老中青结合的创作班子,历时8年创作了4件翡翠艺术品。

据悉,当年为这4件国宝创作题材把关、参与出谋划策的艺术顾问团成员除了工艺美术、玉器收藏大家,还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开渠,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国家文物局专家王世襄、雕塑家钱绍武,画家李可染、李苦禅、黄胄、华君武、徐北汀、黄永玉、郁风,书法家启功,红学专家周汝昌……“86工程”几乎牵动了整个中国艺术界。

第一件是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记者柯立 摄

4件国宝中,第一件是翡翠插屏“四海腾欢”。王辉介绍:它所用的原料重77公斤,呈扁长方形,大约8厘米厚,艺术家经过精密测算,将翡翠平均剖为4片,拼接在一起,整屏面积达1.08平方米。正面美轮美奂,9条龙在云海中翻腾,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艺术家因材施艺,充分利用原料的天然色泽,绿色部位设计为龙,以深浮雕的手法,一趾、一爪、一鳞、一角均刻画入微;白、粉、浅青色等部位刻为云彩、水波,九龙穿越云海和波涛的动感栩栩如生。背面没有雕刻,翡翠天然的纹理和颜色,晶莹透绿、美轮美奂。

第二件翡翠山子“岱岳奇观”。记者柯立 摄

第二件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用4块翡翠原料中最大的一块制成,原料净重368公斤,高88厘米,呈三棱锥形。作品充分利用原料特点,表现泰山的雄伟壮观、春意盎然,上面还雕了64个人物。背面用铁线篆体雕上杜甫的《望岳》,填以金色,古朴高雅。

第三件是翡翠花薰“含香聚瑞”。记者柯立 摄

第三件是翡翠花薰“含香聚瑞”。它用四块原料中第二块大料制成,重达274.4公斤,形似长方形,外形完整,绿翠多。艺术家将它设计为球形花熏,发挥了中国玉器艺术史上高难度的套料工艺,而且以料中套料、小料做大的手法增加原料绿翠的面积。其衔接部分使用了子母口,这种工艺最早出于战国初期,典型作品是曾侯乙多节镂空龙凤玉佩。作品中还雕了9条龙,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第四件是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记者柯立 摄

第四件是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其原料重87.6公斤,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最大的花篮作品。采用掏膛的手法,挖出花篮中颜色好的料,制作为提梁、链条和花叶;雕琢的牡丹、菊花、玉兰、月季、梅花等10多种花卉,疏密有致,花繁叶茂,生机盎然。

王辉说:这4件国宝完成后,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嘉奖令中最后一句提到,“这个材料之贵重,制作之精美,为古今之外所未有。”

遗憾的是,在国宝完成前的几个月,王树森老人与世长辞,享年72岁。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貔貅怎么分公母?貔貅公母区分方法

昌化鸡血石硬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