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青田石印:改变大清最后五十年国运的转折点

03-29

青田石印:改变大清最后五十年国运的转折点

清朝历代皇帝皆喜文雅,常用某堂来给自己居处命名,并刻为私章使用。如乾隆的“五代五福五德堂”,嘉庆的“继德堂”,道光的“慎德堂”等。咸丰皇帝亦有,即是“同道堂”青田石印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致力改革、整顿吏治,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腐,然而外当列强入侵之三千年未有变局,内对捻军及洪杨之乱,再加上英年早逝,终不能力挽狂澜。

当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向北京时,咸丰皇帝匆忙逃到热河避暑山庄。避难期间,咸丰皇帝病情愈重。弥留之际,他立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慈禧所生)为太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并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

同治皇帝

按清代祖制,皇帝冲龄登基,须设顾命大臣。因此咸丰指定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确立了载淳成年之前以顾命大臣辅佐的体制。

但与此同时,咸丰还特别赐给皇后纽祜禄氏(慈安太后)和皇子载淳两枚印章,并规定以后凡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以平衡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的关系,防止八大臣专权。

咸丰皇帝“同道堂、御赏”组印

“同道堂”印,青田石质,光素,篆书。面2cm见方,通高8cm。“御赏”印,田黄石质,光素,篆书。面宽1cm,长2cm,通高5cm。

二玺作为谕旨下发的凭证,其使用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约至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结束,是晚清政局的见证。

据《热河密札》记载:“两玺均大行所赐,母后用‘御赏’玺,上用‘同道堂’玺,凡应朱笔处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

青田石“同道堂”印

赐给皇后的是田黄“御赏”印,赐给载淳的则是青田石“同道堂”印。因载淳年幼,青田石“同道堂”印被其生母懿贵妃(慈禧太后)控制。慈禧凭借这方青田石“同道堂”印,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

同时钤盖“御赏”、“同道堂”二印的同治御折

两方御印都落入后宫,这样便打破了平衡,利于帝后势力一方。由内臣拟旨,钤盖“御赏”、“同道堂”二印即能生效,无须顾命八大臣同意;同时,所有军机处发下的谕折,均须呈两宫太后阅览并钤印,方可生效。这样,虽然顾命八大臣理论上有拟旨权,但谕旨能否最终生效,还取决于两位太后。

慈禧太后

田黄“御赏”印和青田石“同道堂”印,是咸丰亲自赐给慈安和慈禧的,这实际上已经定下了同治即位后的垂帘顾命兼而有之的格局。今人论及辛酉政变,多归咎于大臣奏请垂帘听政、并影响了大清最后半个世纪的国运。实则是咸丰皇帝亲自埋下的祸根,若无这两方御印,单凭大臣奏请垂帘,恐难以实现。

晚清名士王闿运曾在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肃顺幕中,深受赏识,可谓辛酉政变的见证人。他在《独行谣三十章四百四十八韵凡四千四百八十五字感赠邓辅纶》长诗中写道:

祖制重顾命,姜姒不佐周。

谁兴同道章?翻怪垂帘疏。

不能召亲贤,自刎据天图。

戮之费一纸,曾不惊殿庐。

祺祥改同治,御坐屏波离。

《湘绮楼诗第九卷》(壬申)书影

王闿运不愧为精通帝王之术的大材之人,诗中说的“同道章”,即指咸丰皇帝赐给慈禧的青田石“同道堂”印。

天道微茫,渺不可测。咸丰皇帝临终立年仅六岁的儿子为帝,处心积虑,安排不可谓不周详。立国之初的辅臣干政固然没有出现,却仍然没能阻止皇权旁落、国祚衰败。本想以两方御印来制约权力,结果却是弄巧成拙,成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工具。今之视昔,只剩一片唏嘘。


往期回顾

青田印石承国统:明清九玺心赏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天下第一名社”标志性符号:吴昌硕刻“西泠印社中人”青田石印

版权声明:

编辑单位:深圳市金石文化研究院

出品:东方国石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

部分图片或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金石文化研究院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五帝铜钱的正确挂法

附近宠物市场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