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80后玉雕师的传奇:作品荣登福建电台《瑰宝》栏目

03-02

80后玉雕师的传奇:作品荣登福建电台《瑰宝》栏目

“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

有人说,做玉雕的都是慢吞吞的脾气,常年对着玉石打交道,性子自然就慢下来了。不过在陈梅松身上,你却能看到年轻一代玉雕师特有的精神气儿,他们回归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为玉雕工艺带来了新的气息。

陈梅松,一名不满30岁的玉雕师,却已经成为莆田玉雕圈子中名头不小的玉雕艺术怪才。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的他毕业之后,没有按部就班地从事绘画行业,反而拐了个弯,和一群朋友跑到全国最大的玉器集散地——平洲,一只脚跨进了玉雕行业。

“和玉雕的相遇很偶然。毕业后去平洲拜访好友,偶然间了解了玉雕的工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了一下,万万没想到一尝试就做了十来年。”

拥有“京城工艺四大名旦”头衔的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一块玉雕作品的诞生,须经过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细致而漫长的过程。其复杂而神秘的工艺底蕴,令初次接触玉雕的陈梅松醉心不已。“绘画毕竟是一项平面的创作,而玉雕却能够将我的想法具现化,这让我很心动。”

就在2009年,经过一番考量,陈梅松决定正式投身于玉雕创作。玉雕基础几乎为零的他,凭借绘画功底和一头热血,仅仅在一年内就学会了玉雕的基本操作和一手看玉识材的本事。

从南下平洲,拜师学艺,到离开工厂独立开办工作室,逐渐在平洲崭露头角。在“玉雕”这项工艺上,陈梅松展现出了让人惊叹的天赋。或许有人会用“顺风顺水”来评价陈梅松的玉雕之路,但细数这段学徒时光,陈梅松同样有过不知所措和难以坚持的时候。

“就和我们小时候初学画画一样,画什么都画不像。学习玉雕时也会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任何一项技艺的学习都伴随着枯燥而不断重复的作业。有那么点完美主义的陈梅松,凭着绘画养成的韧劲儿,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过这位年轻的玉雕师,倒不大和大家倾诉自己自己在学习上那些苦和累,他更愿意通过分享作品的方式,和人们分享自己在玉雕创作上的快乐和肆意。

他说:“作品就是你唯一可以表达的方式。”

一路历经的辛苦,不必多言。

玉石原料价格不菲,一件玉雕作品的面世过程远比世人想象得复杂。为了保证作品的万无一失,每一件玉雕作品下笔之前,都要经过漫长的准备期。翻阅资料,拜访名师,收集灵感,反复推敲,在脑内模拟上百次之后,方得开始落笔雕刻。

难能可贵的是,昂贵的原料并没有桎梏陈梅松天马行空的灵感。正如他微博所说:“喜欢胜过所有道理。”玉石雕刻与其说是他谋生的工具,不如说是他放飞自我,追求艺术创作的媒介。所有抽象、夸张、甚至有点“非主流”的想法,都能在他的玉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细腻却不复杂,简单却充满热情。

大多数玉雕师都有自己钟爱的玉种,陈梅松却喜欢挑战各种玉石。扎实的功底和博采众长的心态让他有了不断挑战各种题材的勇气。

这是陈梅松的玉雕作品《悟》,曾登上福建电视台《瑰宝》栏目。在清透的材料中施以圆润的刀法,通过快炼与线条的处理以及凸面和凹面的运用,在浅浮雕中塑造出体积感。

从神话传说,到飞禽猛兽,在他精湛的技艺下,天然的玉石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生命。一笔一刀用心刻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弧面里,都蕴含着陈梅松的思考和感悟。

在忙碌的玉雕创作中,陈梅松依然坚持定期创作绘画作品,希望在玉雕和绘画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来实现自己玉雕和绘画的双重梦想。

你很难把这个年轻人和印象里那些从事传统工艺的匠人们联系在一起。或许是他太过年轻,或许是他太肆意青春。在未满30岁的陈梅松身上,你看到的是时下年轻匠人的缩影。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陈梅松老师的日常也和我们这群普通人一样接地气。他热衷于在微博上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玉雕过程和人生感悟,偶尔还会说几句玩笑话来自我调侃。晚上和朋友们压马路,有空就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江湖”。甚至有时候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儿一样,在外头遇见一只晒太阳的鸡都能盯上半天,自得其乐。

这名年轻的玉雕师醉心于玉雕,却从不将自己的生活局限于一方玉雕之中。会用心享受生活的人,才能雕刻出有灵魂的作品。

对陈梅松来说,玉雕这条路或许才刚刚开始。他想尝试更多的玉雕风格,想开个玉雕和绘画组合的展会,这些想法或许在现在还只是一个不太清晰的轮廓,但恰恰是这种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才更值得让人期待。

金刚菩提子手串价格

乾隆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