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沉香木的现状与台湾的繁殖策略

04-10

提要:

所谓『沉香』者,乃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中已知15种以上树木,以自然、微生物或人工方式使之形成的产品而言;本产品主要分布於印度、中国、东南亚及东印度群岛;台湾亦有一种「白木香」A. sinensis (Lout.) Gilg者之存在(徐国钧1989);1983年亦有人民团体自越南引进沉香(A. crassna)种子一批进行驯化栽培与繁殖。

世界各消费国,对「沉香」毫无节制的采收和贸易,根据台湾海关的资料,1993-1998年间从越南、柬埔寨及泰国各进口了1100多公吨;惟事实上台湾以中药材、原木及木材三种形式进口,致使真正「沉香」进口数量未能正确列出,据业者保守估计应在8000吨之谱,因之确实数字还需更近一步的研究才有确切的结论;以整个木材贸易材积计算而言,「沈香」只占极小部分,但以金额计算,却是不容忽视;沈香片或沈香块每公斤价格为数十至八千美元,蒸馏得到的沈香油每公斤价格在五千到二万美元之间,如果是品质更好的沈香油,价格可以再更高;换言之上述之5年内,台湾进口的「沉香」及有关制品,略以5千美元/公斤算,计可达40-400亿美元。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CITES)的资料显示台湾是全球最大的沈香消费国;为免於「沉香」树之滨临绝种;沉香主要生产国政府乃於1995年将「沉香」树列入 (CITES)中;台湾於1980年代民间引进之沉香已可大量采种育苗,因之今后台湾之沉香生产,如能处理得宜当可不受CITES会员国之牵制。为因应「沈香」持续的需求,印度、印尼、越南几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种植沈香属植物等计画;近年台湾民间亦有著手从事种植沈香属植物之活动;以台湾现有之农业科技、资金及配合农田转作、平地造林之政策,酌量开发此一高经济农业产品,应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亦甚值重视;惟在推展时必须恪守国际规范与农业推广之法则,应先确切各种「沉香」之来源并作好在台湾不同高度、土质、地区适应性之评估;否则20-50年后,该沉香达可采收时,始发现品种不对,地区适应不良而全无收益,此当非吾人所乐见。

一、前言

沉香属(Aquilaria)之各种芳香木,在各国产地已知之俗称计有「agar,aloewood. eaglewood. kalambak及 gaharu」;上述之各种俗称,已为芳香木搜集家与商家之所通用。香水工业界,一般均以次级品之沉香木提鍊成精华的油脂抽出物;最近又更将gaharu之用途扩大作为香水、肥皂及洗发精之用(Chakrabarty et al 1994)。

沉香一般发现於20年左右树龄并具斑驳或条纹的异常树上;而50年左右树龄者,更常有产量与品质最佳者之出现。

鉴定是否具有「油性树脂」沉积之树,通常均以观察该树势之衰败状况、或其他具指标性之病象而定;沉香木,在自然产地,因人类肆意的破坏而致迅速消失中;因之使许多国家随之限制供应,并以急速提高售价方式以因应之。(Chakrabarty et al 1944);此一「沉香」之产品,在经济潜力上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诸多国家对沉香类(Aqilaria spp.)之利用,引起更多的兴趣;因之,为了实现「沉香」最高之经济效益,必须发展出一项「非破坏性技术」,以查出积存於天然树中的「沉香」;第一步所需研究者,乃沉香结构之形成及驯化工作必先予考虑。

二、台湾引进沉香木之经过

据称1983年国民党党营事业「中华贸易协会」副总经理沈有学先生,承越南政府赠送高级沉香(A. crassna)种子一批;该种子送回台湾后即交由其外甥萧明和与萧明朗兄弟在台湾中部及彰化地区繁殖;迄今2002年已默默独自驯化栽培18载,部份已成林,高达数丈;在此期间计繁殖了七代,并不断进行选育作业,结果认为此批沉香,确可以适应本地之土质及气候环境,而且也已有高级沉香香味之显现。该「沉香木」引进时,据告知之学名为Aquilaria crassna;近年经有关学者穷3年之观察同定(identification)初步认为是A. agalllcha;惟今有学者认为A. agalllcha学名不妥,应予取消并改为A. malaccensis;但L.T.NG,(1996)归纳报导所指A. agalllcha与A. malaccensis 之沉香品级有其差异性;此一学术之争论目前尚以改为A. malaccensis为主流;A. crassna、A. agalllcha以往均被认为是最佳品种,今将agalllcha改为malaccensis 亦然。

三、沉香之地理分布

瑞香科(Thymelaeaceaae)中之「沉香属」(Aquilaria),包含有8个树种,乃遍布於印度、中国、东南亚及东印度群岛等地。(Willis 11955);现今已知Gonystylus spp.等另一些树种亦可生产「沉香」,则计有15种之多;在这几十年来,其中Aquilaria属中之malaccensis与agallocha;乃最被此界人士所重视并认为是重要的两种。

依国内外现有Aquilaria属中9个种资料表列如下:

表一、沉香属(Aquilaria) 之重要品种、产地及等级品评

学 名(音译) 生产地 等级品评

A.agallocha(阿卡楼恰) 印度、巴基斯坦 高级

A. crassna (科拉斯那) 泰国 高级

A.malaccensis (马来客仙西施) 马来西亚 中等

A. hirta (哈阿踏) “

A. rostata (喇斯惕塔) “

A. moszkowskii(马斯咖五斯基) 印尼 低等

A. baillonii (北乙搂逆) 高棉 高级

A. grandiflora (歌兰滴府搂腊) 海南 高级

A. sinensis (西宁西施) 福建、广东、广西 中等

注:A. agalllcha学名,今已被学者认为不妥并予取消,而归为A. malaccensis使用之。由上表看出,可以产生杰出品级之「沉香」(gaharu)者,有A.agallocha、A.crassna、A.baillonii及A. grandiflora。

此一Aquilaria属之大规模的树林,发现於「孟加拉共和国」 (Bangladesh)、「不丹」 (Bhutan)、「阿萨姆」(Assam)与印度之东北边缘地带,尤其在「克诶西亚」(khasia)、「嘎搂」(Garo)、「纳狗」(Nago)、「喀西藕」(Cachar) 与 「赛黑的」(syhet) ;(Sadggopal & Varma 1952)。

A.crassna与A.baillonii均生长在Cambodia;然而只有A.crassna是发现於「泰国」(Thailand)及越南之森林;另有报告指出A. grandiflora种,乃惟一产自中国海南岛而可生产最高品级之芳香树。

另外Aquilaria中重要之经济种类,已知者如A. moszkowskii,发现於「苏门达拉」(Sumatr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惟此种仅被认为可生产最低等级之「沉香」(gaharu)。(Burkill 1966)。在Aquilaria属各不同种间生产「沉香」品级之检定,目前尚无深入研究资料;在不同地理地带,其生产「沉香」(gaharu)品质之变化是否由於Aquilaria种间遗传基因相异,或是环境不同而引起。

在中国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地,有一种A. sinensis 亦颇负盛名,一般称之为「土沉香」或「白木香」,其与A. crassna A. malaccensis等外地种最大之不同在於叶质、朔果形状与果皮被有的特有黄色短柔毛。

四、「沉香」形成之概况

早期「沉香」(gaharu)形成之研究,均集中於A.agallocha,至今亦然;然而,「沉香」形成之因果关系与其作用过程,却均尚无定论。此之无定论者,是否由於该芳香树产生合於病理学的条件,而感染了真菌,使树体确切的产生化学变化,或者是由於环境之因素;至目前乃研究处理之主要焦点在於以下三点状况;(i)「病理学」,(ii)「创伤/病理学」,与最近的(iii)「非病理学」等三方面。「Bose」在1926年首先开始调查「沉香」(gaharu) 之形成,研究并归纳结果认为「沉香」是由於Aspergillus sp.、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Cladosporum sp、Ebicoccum granulatum、Fusarium sp、Mucor sp.、Penicillium sp.、Rhizoplius sp.Sphamopus sp.、Tolura sp.、Trichoderma sp.等微生物之存於沉香木者可能有关;笔者等近年研究发现,除上述者之外Schizophyllum sp.亦为相关菌之一。

1.病理学假说

「沉香」(gaharru)之形成,通常认为与感病状况有所关联,其第一假说是真菌的感染而得;因之研究工作乃集中於复制此一病理状况,并接种自病植物体分离所得之菌株。(Tunstall 1929 cited in Gibson 1977. Bose 1943. Bhattacharya et al. 1952 Sadgopal 1960, Jalsluddin 1977) 惟经多方之试验显示,以「真菌」类为「沉香」形成主因之假设而进行研究者,均尚未达安定的程度;因之沉香形成现象很可能是由於多项无显特的原因所致;笔者依病理学知识推断此一真菌类,似可当作某种病原体之Vector而加以追踪研究。另有学者研究认为,结合损伤与虫蛀穿孔,才是引发病理学假说之成因。

2.创伤/病理假说

历来广西等地之民间业者,以传统方法将沉香树干近土三尺处,挖孔径10cm深6cm,即以土密封之,经数年后打开,取其积存凝结之沉香;此乃古法所谓「开香门」以取沉香方法之一;此一方法时而有效,但也有效果不彰者。近代有些研究者曾考虑过以下假说,认为「沉香」(gaharu)形成之原因,创伤是其主要结果,而「真菌」之感染乃第二作用(Das 1963. Anonvmous 1976. Gibson 1977. Rahman & Basak 1980. Rahman & Khisa1984 );跟据 Das(1963) 认为「沉香胶」(agar)之形成,在A.agallocha树之范围内看来,该植物总是组合一些外来的创伤才能形成,而健康无受过伤之树体是永不出现有生产「沉香」的。 Rahman 与 Basak (1980) 处理一系列用A.agallocha木块分离所得之真菌进行实验;这些接种试验表明了「沉香」之形成是被开放性之伤口引起,并非由於特殊之「真菌」而产生。他们曾讨论此一暴露之树体组织被「真菌」菌株感染后,对提高「沉香」之形成是否也所扮演了一个要角;其结果指出「沉香」是由於树体创伤后所形成,而非由於特定的活性「真菌」为主因。 Rao 与 Dayal (1992),发现香味树的芳香油脂,主要的集中藏於phloem.树内;该芳香油脂是存於病树有隔膜「真菌」之菌丝中,该正常健全之树,却少见有芳香油脂之出现;该树之一系列品种,可自其第二形成层形成第三组织,这种产品也是极其有名;此应可建议称之为第三组织;其形成的原因极可能是由於一些生理的阻碍(如创伤、昆虫、或「真菌」之袭击等),经其联合或复杂形式而形成「沉香」。

3.非病理之假设

生物受到外界之创击,都会自动产生防御的机制;如动物之受伤,会有大量白血球之产生;水稻受到「胡麻叶枯病」菌之侵害时,叶面会自动产生褐色抗斑以阻止病菌无限扩大。「沉香」(gaharu)之形成,也可以说是由该树对於创伤之防卫性反应;这是观察一些创伤之适度落叶树考虑所得的区分概念;Nobuchi 与 Siriatanadilok (1991)报告,「沉香」之形成与「沉香」木之一(sapwood)木创伤后的活性「薄壁组织」细胞改变是有其相关性的。在树体创伤后之「沉香」形成过程中,有两段明显之生理变化阶段 (Nobuchi & Siripatanadilok 1991)。第一阶段之典型是树体受伤后,其「薄壁组织」细胞内之淀粉会呈现减少与消失之变化。第二阶段之典型是在淀粉粒消失后,会有显著的液胞化象徵,并出现褐色小滴状物之明显变化。在液胞化的过程中,自其母体组织之细胞质累积看来,发现空胞转化成为耐高渗透压状态,与「沉香」木之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此实验中sapwood种沉香木组织内,却未曾有任何真菌类或菌丝之发现;基本上创伤乃惟一可能形成「沉香」过程之重要因素;然而,此一阶段沉香木之创伤,亦不能保证一定会有「沉香」之形成;因之乃须进一步研究调查创伤在「沉香」形成作用过程之角色。在以往,许多的假定均缠绕於真菌乃「沉香」形成之主因;惟至目前的研究看来,却尚无确切支持此类假设中之任何一个;因之该继起致使形成「沉香」之情况,尚需作一更深入的调查。

五、沈香分级的标准

据清乾隆创业沉香至今嫡传第七代之员林施炯镛先生,在大学毕业前至今所收集之资料,认为沉香分级技术还是停滞於经验与主观判定阶段;至於科学之香味分类,依旧未能突破瓶颈,就如法国之香水界,名酒类及香菸之品评,还是保留「品评师」的最后把关状态。

  1. 依产地分:一般而言,沈香品级是依产地、香气及树脂的含量而分级;同一种之沉香树,在不同产地之出品,往往香气差异颇大;此一现象是否与相关微生物,环境因子等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在印度、泰国、越南、高棉及海南等处生产之沉香有诸多被认为品级较高;马来西亚之产品一般被认为是中等品,而印尼、巴部亚新机内亚等地之产品大致被认为是较低品级者。

  2. 依比重分:

    传统分级之方法,常以同一产地之产品与水之比重而定之:沉於水者称为沈香,半沉半浮者为栈香,浮於水者称为黄熟香;沈香者,树脂含量超出25%;而含脂量渐次减少者,亦随之为栈香;而黄熟香;沈香原木之比重约为0.4;在韩国和日本,树脂含量超出25%的沈香才能药用;在中国则为定为15%以上即可。

  3. 依色泽分:

    有关沈香的颜色分级,众说纷纭:一般均认为以色黑有光泽者为上品;惟据陈让的海外逸说记载,沈香颜色有五种: 第一级为绿色,第二级为深绿色,第三级为金黄色,第四级为黄色,第五级为黑色。在一般认知中,以为沈香树脂的颜色为黑色,但其实树脂含量较高的沈香中,黑色反而少见。沈香在燃烧前几乎没有香味,其树脂浓度越高者,燃烧时的香味越是醇而温和且不具辛、苦之味;推测原因不外是原有植物纤维等,在燃烧时可化成辛、苦味之物质减少或消失有关。

  4. 依特殊品质分:

    一般沉香质地坚硬,而另有一种却质软而性糯,刀刮之碎屑能捻捏成丸,嚼之则黏牙;树脂含量较沈香高,有史以来量少而质优;世人以伽楠、奇南或琪南香而称之;伽楠香燃烧之香味均远佳於一般沈香,加上其稀少珍贵,在分级时,通常自成一格。

六、「沉香」的用途与经济价值。

1200年前已有『沉香』被利用之记录,第八世纪的回教及印度传统医学就已有将沈香入药的记载;今佛教、道教、回教、印度教及回教的仪式中,还继续流传使用著;在台湾除作中药之用外,五加皮酒及竹叶青酒也在制作过程加入沈香增加酒的香味;另一种虽较罕见的用法是将沈香刻成雕像、串珠及盒子,这些雕刻品一般均被用在宗教仪式上。

在市场上「沉香」(Gaharu)被分成诸多等级,其中最优最黑者,惯常是被作为香料之混合物;然而较低等级者则蒸馏成油作为「沉香」香水之用。(Gibson 1977) 在1991年,「沙乌地阿拉伯」自东南亚进口约RM48.3 亿的「沉香」;(Central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Riyadh, Saudi Arabia)资料;其中马来西亚是最大供应者,占有市场的26.3%,其进口价值为RM 12.6亿(Anonymous 1994);新加波乃第二处之转手商,其进口价值为RM 11.7亿,而印度、泰国与印度则次第较少。

在中东的「沉香木」(agarwood)交易报告指出约在US$40多亿(Anonymous 1994);「沉香」之零售价格变化乃取决於品质(表2);在度拜(Dubai),最低等级之「沉香」定价为Dhs 100(约US$27) kg-1;在1993年,更贵之等级定价为Dhs 35000(US$9589) kg-1;此两个产品在表面上看来,差异甚少,但使用者却均能辨认其产品品质。

最高贵之「沉香」一般是不展视於顾客的;由於最近优良「沉香」在市面极为缺乏;根据报告最顶级之「沉香」的价格暴涨有如天文数字,一公斤竟达Dhs 100,000(US$27,400) kg –1(Chakrabarty et al. 1994)。

表2:各种「沉香」(gaharu)的价格

国 家 等 级 美金/公斤 资料出处

印度 综合品 1250以上 Chakrabarrty et al. 1994

马来西亚 中 等 50-250 未经确证

越南 不知道 100-1200 Chakrabarrty et al. 1994

寮国 不知道 2000-2400 Chakrabarrty et al. 1994

泰国 综合品 1.2-1000 Chakrabarrty . 1994

最上品 2800

度拜 低级品 275-1250 Chakrabarrty et al. 1994

高级品 9589以上

顶级品 27400

「沉香」油之价格,在中东市场之交易,据报贵如黄金,以「拓喇」(tola)单位计价,(一拓喇(tola)等於11.62 g);本来是瑞士用来称量纯度999.99金砖之用者;此「沉香」油之价格,每「拓喇」(tola)在Dhs 50 与 800之间(Chakrabarty et al. 1994).报告;一般之价格是在Dhs600「拓喇」(tola)左右,而高品级者可高达Dhs 3000 (825美元)「拓喇」(tola –1),(以1公斤折计为70998.28美元)。

高品质之「沉香」在中国、日本与印度,始终都用於制作香枝;现在「沉香」也用於香水、香皂与洗发精;这些产品在市场之价格约为一般厕浴香皂与发精类之十倍;如能再提升技术,未来必将有更新「沉香」之产品在市场出现。

七、展望

由过去与目前之统计资料显示,阿拉伯国家对「沉香」有关材料之需求量,呈现日渐增多永无止尽之势;又欧美化妆品工业、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传统用於制造香枝及其他产品之所须亦不断增加,而致原有之原产地,如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印尼、高棉与越南之林木区,在多方不当滥伐下,已使得「沉香属」(Aquilaria)之树木,以惊人速率绝灭中;此乃促成「沉香」之缺乏与天价造因,因之预料将来其价格当居高不下。(L.T.NG,et al 1996)

「沉香」在本行业各部门之重要观点,乃在於利益而扩大从事生产增加业绩;为达此目的,亚洲已主动在适当之处,设立诸多研究单位从事如同一些「沉香」种类的栽培生产与采收技术之科学研究计画,以接受此一挑战。(Nobuchi & Siripatanadilok 1991. Chaiwong-Kjet 1994. Chakrabarty et al. 1994, Ng et al. 1995)

此一结果期能找到一个方法,能在活的「沉香」木诱导「沉香」之形成,又对其无大害的技术,应属非常有希望的;尤以近年台湾民间亦有著手从事种植沈香属植物之活动;以台湾现有之农业科技、资金及配合农田转作、平地造林之政策,酌量开发此一高经济农业产品,应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八、结论

据目前所知「沉香」(gaharu)并非所有之树木均能生产;导致形成「沉香」之因素亦非仅有因为真菌之侵入与创伤而已。其他因素有如树龄、易感之树种在季节变化时、环境的改变及「沉香属」一些种类之基因,可能存有2或更多之变化而扮演著重要形成「沉香」的因素。

已知「沉香」之极大需求及多种用途,其产品之经济潜能当为吾人所重视;现在,此一产品之其他用途已被极有限的产量与高价因素所限制。自从阿拉伯诸国现在为此产品出价更高后,多数之产品便预售给这些国家了;预期此一「沉香」各种类之形成与驯化策略,将可充分的支应市场之所需。

在台湾推展「沉香木」栽培时必须恪守「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规范与农业推广之法则,并先确切各种「沉香」之来源、品种学名,并作好在台湾不同高度、土质、地区适应性之评估;否则20-50年后,该沉香达可采收时,却发现品种不对,地区适应不良而全无收益,此当非吾人所乐见。

-----------------------------------------------

孙老师点评:

此文中汇集了很多关于沉香的信息及新观点,诚可供香友们参考、研究、开拓思路。但此文并非专业科学论文,其文中观点也非现在之公论。因此,不可视之为定论及研究的依据。 植物学命名法规定:“凡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唯一正确名称”,“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予以废弃和变更”。A. agalllcha;A. crassna ;A. sinensis等命名均为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命名,这些命名主要是依据表它们之间外观特征的差异,不反映气味的孰优孰劣。

越南在1870年法国植物学家在越南富国岛和柬埔寨就己发现奇楠crassna树种种,且海南有奇楠种树也是有共识的,但理论上既便有此树种也应得有伤才会生香,即有香门,不受伤没有真箘感染做为诱因也应不可能结香。

--------------------------------------------------

香云界商行微信:cisco-2011

朱砂佩戴禁忌

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