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客家竹雕艺术:古老的传承与创新

02-26

客家竹雕艺术:古老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的竹雕历史悠久,早在商朝以前就已经出现,而真正的竹雕艺术在宋朝初露头角,明清时到达鼎峰,客家竹雕应运而生。

  古老的竹雕艺术,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几乎濒临绝境,然而幸好在民间,总有守护着这些古老艺术的匠人。三十多年来,不管外界风云变幻,也不管它世态炎凉,更不管别人说自己是不学无术的疯子还是客家竹雕大师,廖红峰都只埋头创作,人生苦短,只想着当下,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竹雕作品

  正是因为廖红峰的这种坚持,他在竹雕艺术上的不断钻研和创新,才推动了客家竹雕的发展,让客家竹雕有了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竹雕艺术上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说起来,廖红峰接触到竹雕是偶然,又不是偶然,好似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一样。

  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还在赣南造纸厂上班廖红峰和同事走在街道边,看到只是简单雕刻了一些花纹、图案的笔筒标价几块到十几块,对于当时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价。廖红峰仔细端详了几个笔筒之后,对同事说:“这个我也会做”。

  彼时的廖红峰从未接触过关于竹雕的任何一切,但一看街边的那些笔筒,就肯定自己是一定能做出这样的笔筒,甚至还会做出更好的竹雕作品。哪里的自信呢?来自血液和骨髓。

  廖红峰当即买来了工具,开始进行雕刻,从笔筒开始,完全没有初次尝试的生疏感,越雕越顺手。自此之后,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都花在了竹雕上。

  彼时的廖红峰进行竹雕,并没有要把竹雕发展成自己毕生的事业,也没有要借助竹雕来传播客家文化的宏愿。只是因为竹雕是他唯一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上世纪八十年的某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正在讲述着各种传统文化,讲述书法、中国画、陶瓷、茶艺等等,独独没有竹雕。竹雕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难道就这么被时代遗忘了么?

  “既然竹雕被’遗忘’了,既然没多少人在从事竹雕艺术了,那我来认认真真做竹雕好了。”廖红峰当时这么对自己说,也即刻开始这么做了。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竹雕上,一直在探索对传统的客家竹雕艺术进行创新,如何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如何赋予客家竹雕新的生命力。他一直在努力着。

  如此说来,廖红峰从事竹雕艺术事业,可不就是偶然的。

  在竹雕上渐渐有所领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特色。对此,廖红峰的父亲总是站在廖红峰的背后,静静地看着,默默地观察着。

  有一天,在院子里进出创作时,父亲站在一旁欣赏着,廖红峰问父亲:“我雕刻得怎样?”

  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一般般。”

  廖红峰诧异,连忙问父亲:“你会吗?”

  父亲告诉廖红峰,不仅他会,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会。廖红峰才知道,原来他们家世代从事竹雕艺术,只是到了父亲这一代,迫于生计才中断了竹雕。廖红峰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当初自己那么自信能做竹雕,而且会做得更好,原来竹雕艺术一直沉睡在自己的血液里,直到那天沉睡的基因被激活了。

  父亲开始给予廖红峰一些指点,传授他一些“廖氏”竹雕的特色和技巧。有了父亲的指点后,对于如何创新,廖红峰茅塞顿开,他在”廖氏“传统的特色和技巧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了“乱真雕刻法”。

  “乱真雕刻法”将中国汉字书法、传统装饰图纹与中国传统雕刻相结合。秉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在继承中国汉字书法传统雕刻的基础上,采用了不拘一格的雕刻手法,给人强大的震撼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远看似木,似木是竹”“似群山峻岭,似悬崖峭壁”是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乱真雕刻法”的出现,推动了客家竹雕的发展。客家竹雕艺术区分于其他流派的三个特点是:一、内容上弘扬客家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帮助人;二、形式上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第三个特点就是乱真雕刻法。

  如廖红峰创作的《斩丑》,内容上寓意社会发展家庭和睦都需要把一些丑陋的部分斩除,形式上使用的是书法,整幅作品使用的是“远看似木,似木是竹”的乱真雕刻法。

  “乱真雕刻法”在竹雕艺术届引起了轰动,并且获得了一系列的嘉奖。

  2002年《百字福,寿竹雕》获江西省首届花博会金奖;《宁静致远》获江西省首届花博会金奖。

  2006年《千龙百福图》《如意》获江西省第二届花博会金奖。

  2009年竹刻<<先世传家维忠维孝>>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中国林(竹)雕展优秀作品银奖。

  而在2007年还被评为赣州市根艺术家称号。

  曾今别人眼里不学无术的疯子,如今已经成了人们眼里的竹雕大师,民间公认的客家竹雕传承人。廖红峰天性淡泊,并不喜欢外界戴来的高帽。对于外界尊称为大师,也是抗拒的,他从不把自己当做大师,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凡的匠人,只沉浸在自己的竹雕世界里,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有人说,有了大师的头衔,身价就不一样了,作品就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生活就能富裕起来了。

  对此,廖红峰总是摆摆手,自己追求的不是财富,而是真正的艺术。对于物质,只要有口稀饭能果腹就满足了。

  1999年,廖红峰下岗,爱人支持他在家安心创作。进行竹雕创作,赚取不到一分一毫的钱,于是有人说廖红峰是不学无术的疯子。

  后来,有台商来找廖红峰进行商业合作,廖红峰也婉拒了。因为外界任何纷扰都会打扰自己创作,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品质。

  想要创作出好作品,就需要一方净土、宁静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一副好的作品,从构思到选材料到创作再到成品,往往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就像《百字福,寿竹雕》,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雕刻。

  艺术创作,一定要耐得住清苦和寂寞。也许是天性使然,自己从来就不爱热闹,只喜欢待在家里看书或者是创作。也或许是得益于年少时,父亲对自己的教育,让自己具有了耐得住寂寞的能力。父亲对廖红峰的教育极为严厉,不许他去外面疯玩,每天晚上要定点回家,久而久之,廖红峰也不太喜欢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去玩耍,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呆在家里。

  廖红峰总说,人生苦短,要着眼当下,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并不是随便在竹子上画两笔,刻几道就能出好作品,好作品,一定要具有使用价值,在精神上能够帮助人;具有视觉价值,能够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并且还要具有收藏价值。

  这两年来,因为身体原因,成品的作品较少,但廖红峰并没有停止思考,通过网络吸收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熟悉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在搜集各民族自己的文字。他希望能够通过竹雕艺术来承载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字传承。

  他的作品里除了各种流派的书法,还有满文和女书等等。艺术,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坚守着竹雕三十多年,廖红峰依旧还在一刀一划地雕刻着自己的人生,依旧还在探索着在传统额竹雕艺术基础上进行创新。

金丝熊笼子

朱砂龙的佩戴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