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江石
出自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长堡的乌江河流中。乌江源于贵州乌蒙山脉东麓的威宁县草海,流经贵州省境内长约526公里(化屋乡至龚滩)。流域中形态奇特的泥炭,碳酸盐岩、硅质岩,及铅锌矿晶体、白色重晶石、磷矿都是构成乌江石的丰富资源。
乌江石石质坚硬,摩氏硬度约5~7,水洗度普遍较高,颜色对比鲜明,艳丽古朴,色纹顺畅,光滑度极高,质地极佳。乌江石因千万年的江水冲刷,棱角全无,奇形异状者憨态可掬,圆滑平展者石上层次清晰可辨,翠绿、牙白、釉黄等色纹分布有致,细腻雅正,品相端庄清朗。但形状变化不多,图案较少,以坚硬细腻的石皮和变化莫测的造型取胜。
德江县在乌江下游,境内沟谷纵横,河流深切,在长堡小镇江滩上层累着无数大小石头,但多青苔覆盖,需经一番刮垢擦洗,寻觅佳石耗时颇多。如遇水退亦可下水寻石,有的为找到高品质的乌江石,已采取潜水打捞。深藏奇异之石的河段长约六公里,采石区水深约10~60米,水下地形多变,水激沙流,打捞难度较大。

2、贵州青
贵州青,又称绿玉,出自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一带的峡谷及清水江中。该石质地细腻,石肤润滑,深绿色,颜色古朴,纹理色带清晰,线条简洁,外形变化奇特,有的具陶瓷韵味,适宜作家庭观赏及园林缀石。
贵州青为水冲卵石,它的成因比较复杂,其原岩为石英粉砂岩,浅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经漫长的风化碎落江河,又经江水冲刷磨砺,形成天然的景观姿状。清水江以台江县革东镇为界分东西两段,东段长约250公里,出露岩性有灰绿色条纹状砂质绢云母板岩、硅质板岩、变质粉砂岩、凝灰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是贵州青等水冲石的主要产地。

3、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出自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德旺乡及印江县一带的梵净山区。玉带石走向数公里,上下是碳石、花岗岩依附夹层,平均厚度为8~15厘米,开采难度大,产出较少。该石中有多种层次清晰的颜色,平行延伸,分布均匀,似条条玉带,其表层的精美图案,形如紫袍,故称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摩氏硬度3~3.5,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紫袍玉带石属绢云母千枚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还含有钛、铁、铅、铬等多种元素。物性稳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抛光后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色彩俏丽动人、古朴典雅,可用于雕制的座屏、砚池、墨盒、印章等,其制作历史约早于清代。

4、盘江石
盘江石,又称盘江水冲石,出自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的南北盘江及其支流河床中。该石以造型石为主,形态奇绝,颜色多为浅灰、深灰、棕、黑等,色泽朴素沉稳,造形色调有机结合,显得古朴凝重,潇洒飘逸。
盘江石的石质绝大部分为石灰石,滚落江中的石头在碰撞解裂后,在不断的溶蚀中石上形成各种形态的凹槽、孔穴,再经水冲、沙磨,显得光洁温润,肌理丰富,形成似山川景观、飞禽走兽、古堡碉楼、瓜果器皿等等奇特多姿的造型。呈景观者峰峦重叠,山峪有序,崖谷、洞穴、瀑布风格雄伟,险峻奇绝;象形者或具象、或抽象,惟妙惟肖,神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似物者造形形形色色,多富情趣;有的则造形简洁、线条冼炼,或圆或方,显几何形韵。盘江石有形有景、成山成瀑,意境深邃,独具特色,观赏价值极高。
尤其盘江瀑布石,构图精巧,自然天成。瀑布石是沉积岩中嵌入方解石或石英石等物质,构成象瀑布样的白色筋纹,呈现出单瀑、双瀑、瀑群、瀑帘等多种形态,有的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有的涓涓清流,蜿蜒于石壁,秀丽无比,其佳品石瀑源、瀑口、瀑身与山形自然和谐。

5、马场石
马场石,又称黄果树碧玉石,出自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一带数公里的三岔河河段内。马场镇处于几条断层的交汇地带、构造蚀变带,地形、地理和地质情况复杂。马场石主要蕴存于马场镇党固村仅500平方米范围内的三叉河河床中,是2000年由当地村民偶然发现的新石种。该石质地坚密,纹理清晰,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其形态、神韵极具观赏价值。
马场石属硅质岩,SiO2含量可达75%以上,系前寒武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浆与硅质岩浆通过高温高压交织变质而成,矿物成分复杂。其石质坚硬,一般在摩氏7度左右,有的可达7.5度,硅化程度高,玉质感特强;经亿万年河水的冲击、磨洗,石表光滑如琉,珠光宝气;石形怪异、抽象,有具体形状者甚稀;由于石中含有多种矿物成分,色彩极为丰富,有红、翠绿、青、银白、墨黑、霞紫、金黄等。马场石有水冲石、洞穴石、地埋石三种,尤其以有形有色的水冲石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