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韦维 邵明亮 摄影报道
今年7月,水利部认定并发布了22处全国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位于岷江中上游河段的都江堰水文站成功入选,也是四川目前唯一的百年水文站。
百余年前,都江堰是如何观测水位水量的?随着我省水文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的深入开展,当前的水文测验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近日,川观新闻记者对这座百年水文站进行了实地探访。
都江堰水文测验历史久远。川观新闻记者在都江堰宝瓶口看到,一块长方形的白色石条立在渠道旁的岩壁上,石条上有相关的数值刻度,一部分则位于水面以下。“这就是古人用来观测水位的‘水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尺。可以看到,它的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断层,断层以下的部分是清朝时所立,以上的部分是后人添加的。”四川省成都水文中心都江堰测报中心主任张念介绍,现存最早的都江堰宝瓶口原始水文观测资料是在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民国时期也沿用水则进行水位观测。1936年8月,都江堰水文站实体站址依水而建,被称为“四川水文测验第一站”。
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江堰水文数据的获取基本依靠人工操作、观测,流量测验基本上使用测船,高洪时以人工投掷浮标施测。进入21世纪,我省水文科技飞速发展,众多先进仪器设备先后应用于水文测验工作。如今,随着我省水文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的深入推进,都江堰水文站也走在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前列。
川观新闻记者在都江堰水文站看到,除了传统的铅鱼搭载流速仪进行测流外,固定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及视频测流系统均已配备齐全,水文数据可实现每5分钟上传一次。此外,都江堰水文站还安装了遥测蒸发自计雨量、水位计,雨量、水位、流量均实现自动化监测,水文工作的效率和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张念介绍,在百年风雨历程中,都江堰水文站先后经历了数十场特大暴雨和洪水的侵袭,每次都将第一手水文情报及时准确上报,为上级部门防汛减灾决策部署提供及时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
“水文测报技术在不断演进,从古代石人观测、水则刻画,到后来依靠测船、铅鱼等设备测量,再到现在的全自动观测,正逐步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水文监测体系。”四川省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李戈然表示,都江堰水文站的测验工作已基本实现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这座百年水文站正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