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寒食帖》: 穿越700多年的火灾与变迁的前世今生

12-14

《寒食帖》: 穿越700多年的火灾与变迁的前世今生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致使东京到处燃起大火。书画收藏家菊池惺堂冒着烈火冲进藏书库,将一幅书卷抢出来。顾不上自己被烧伤的手,赶紧打开检查,发现只是烧到一个小角。他露出了既心疼又倍感欣慰的笑容。让菊池惺堂舍命相救的书卷,正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寒食帖》。


这幅中国的书法瑰宝,怎么会出现在日本呢?这还得从900多年前的宋神宗元丰三年说起。

01

1080年,45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发配湖北黄洲为团练副使。因为是犯官之身,他不得领取俸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借得城东一块坡地耕种,才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由于他的偶像白居易在忠州种花的地方叫东坡,苏轼为了向他致敬,就给自己取了”东坡”的雅号。他还在那里盖了一间房,亲手写了“东坡雪堂”的匾额挂上。


三年后的一个寒食节,他回顾自己的生平,感慨颇多,于是一气呵成,写下了两首诗。因为写于黄州,所以被后世者称为《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

永丰五年(1083年),宋神宗念及苏轼的好处,皇恩眷顾,调他去河南汝州做官。也许是时间仓促,又或是认为只是一时兴起的草稿,总之,这卷《寒食帖》苏轼未收入行囊带走。

02

苏轼是大宋有名的文人雅士,在京城时,一方小小的短签也有人争先收藏,附马王诜更是他的知名“铁粉”,经常重金求购他的作品。现在他虽被贬苦寒之地,依然有识货之人。


这人就是衙门的一个小吏,他把这卷遗留的诗帖暗自收了起来。也亏得他,我们才能在近千年后,还可一睹东坡先生的诗书风采。


没过多久,苏轼的好友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专程来黄州拜访他。因为苏轼当时已启程离开,张浩没见到故人,幸好听闻小吏说起有一卷诗帖尚在,于是他给了小吏10两银子换得此帖。


张浩得到《寒食帖》后,爱不释手,每日洗手焚香后方才打开观摩。后来张浩母亲去世,按制回乡守孝,于是带着《寒食帖》回到了蜀中江源(今四川崇州)。


1100年,正在老家的张浩,听说好友黄庭坚正在蜀中眉山青神县探望姑母,于是带着此卷去见黄庭坚,请他为《寒食帖》做题跋。

黄庭坚也是当时响当当的文化名人,他是苏轼最有名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当书卷迎着岷江边的风徐徐展开,黄庭坚睹物思人,想到老师远在海南,不知今生能否再见,眼里不禁闪出了泪花。


情之所至,于是挥笔写就:“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给了老师极高的评价。


张浩将这张有黄庭坚题跋的寒食帖,视如珍宝。和他父亲张公裕得到的宋仁宗《飞白书》一并珍藏在江原祖宅善颂堂,作为传家之宝。

后来,他的族孙张縯因为在朝中担任秘书省正字,负责管理国家图书典籍和编修国史的工作,才得以有幸见到这幅珍宝,并题跋记录先祖得到它的始末。

03

《寒食帖》在张家祖宅安放150多年后,即将开始长达700多年的飘泊。


1258年,蒙古铁骑攻打四川。张家人为了保存善颂堂的各种珍藏,选了族中6名少年,护送这些墨宝去云顶山,交给世交好友兵部待郎、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保管。


1266年春,蒙古大军攻破云顶山,善颂堂的弟子和三百五十名大宋军士,全部阵亡。余玠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南宋王朝国破,《寒食帖》作为战利品被送往元大都。先为元大都留守张金界奴收藏。他后来又把《寒食帖》和虞世兰版本的《兰亭序》一起进献给皇帝。


元文宗虽是蒙古人,但推崇汉文化,自身擅长书画。所以得到《寒食帖》后,经常拿出来欣赏,并学汉人雅士盖上自己的图章“天历之宝”。

1368年,元灭明兴。从卷上所钤“纪察司印”半印表明,此帖又归入明内府。


明代中后期,礼部左侍郎韩世能是当时的书画收藏鉴赏名家,由于编修世宗、穆宗实录有功,皇帝将《寒食帖》赏赐于他。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韩世能的学生,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有幸亲见此帖,并题跋。


1644年,明亡清兴,韩家衰落,其子韩逢禧将《寒食帖》转给了当时的史部待郎孙承泽,他将此帖收藏于自己的退谷别墅中。


后来,《寒食帖》又到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手中。后进献于皇帝,置于紫禁城乐寿堂。该帖第二次从民间进入内府收藏。


乾隆皇帝极其喜爱《寒食帖》,于是又题跋又盖章,并收录于《石渠宝秘笈续编》。


乾隆去世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也对此帖爱不释手。不过他没他爹的谜之自信,所以没有题跋,只钤了“嘉庆御览之宝”印。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收藏于园内的《寒食帖》也被火烧。幸好卷轴比较厚,只轻微的烧到了卷首处乾隆御笔所书的“雪堂余韵”处。自此,它再次流落民间。


同治年间(1862年)《寒食帖》被广东一个叫冯展云的人收藏。在光绪五年,冯展云去陕西做官前,将家中收藏寄存于典当行换钱。没想到遭遇火灾,其它藏品尽数烧毁,只有《寒食帖》幸免,不过在下端留下了火灼痕迹。

1887年,琉璃厂论古斋掌柜萧维邦去广东收购冯展云旧藏。国子监祭酒盛伯羲,给他五百金,请他代购《寒食帖》。


萧维邦顺利拿到了《寒食帖》,可是一个叫裴景福的人强行到他上海的家索要,最后以六百金收入。第二年,裴景福去北京,盛伯羲委托同僚张劭劝说他出让此帖。裴景福出于什么原因考虑不得而知,不过最终以六百金的原价转让给了盛伯羲。


1899年,盛伯羲去世,《寒食帖》归他的养子善宝所有。


1902年,善宝为了谋求官职,把《寒食帖》献给两广总督张之洞。张观之大为震撼,不过虽喜欢致极,但是想到善宝只是一个草包,不堪为官,退回了《寒食帖》。


1915年,败家子善宝把包含《寒食帖》在内的五件书画,以12000大洋转让给书画鉴定家完颜景贤。


1917年,因直隶大水,北京士绅开办书画展,筹集银两赈灾。完颜景贤拿出了珍藏的《寒食帖》参展。这是《寒食帖》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大众面前,当时观者如云,争相传诵。


1918年,清朝末年,收藏家颜世清以六千元从完颜景贤处购得《寒食帖》,并题跋记录。


04

1922年颜世清出游东京,在中华民国驻日本公使馆举办个人收藏书画展。日本银行家、收藏家菊池惺堂以六万元收购了《寒食帖》。

菊池惺堂将《寒食帖》收藏于自己的书斋味灯书屋中。后遇文中开头说的那场东京大火中,差点被烧毁。菊池惺堂把《寒食帖》送到好友内藤虎次郎家中,请他保管并作跋,记录《寒食帖》从中国到日本的经历。


二战时期,盟军对东京进行了猛烈轰炸,也许是天佑中华文脉,收藏于《寒食帖》的房间周边被夷为平地,而它却毫发无损。


1936年,日本京都举行纪念苏轼诞辰900周年的“寿苏会”上,苏轼手书《寒食帖》和《李太白诗仙卷》同室展览。轰动日本的同时,也让在香港的张大千坐立难安。


张大千曾在菊池惺堂家里观看过《寒食帖》,心心念念的想向菊池惺堂购买,一直不得。


到了1947年时,菊池惺堂迫不得已要出售《寒食帖》。当时他要价100两黄金。张大千一直凑不齐,于是打电报给好友王世杰,让他买下,以免国宝再次飘零海外。

05

1948年,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的王世杰,以100两黄金(约合3500美金)购得《寒食帖》,由外交人员带回台湾,私人珍藏。


70年代,时任美国纽约著名博物馆MMA特别顾问的方闻曾委托他人出价15万美金收购,被拒绝。

1981年,王世杰去世。由于他是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所以留下遗言,把收藏的字画全部捐献给武汉大学,但由于当时环境因素未能如愿。


1987年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用专款从其子处收购《寒食帖》。辗转700多年,《寒食帖》终于不再飘泊流浪,有了安身之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寒食帖》视为珍宝,为了不损坏本尊,于是用高科技手段复制了十幅以供展览。可即便是复制品,展览之时,也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寒食帖》复制品进行拍卖,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1975年,最后一幅复制品由苏东坡的超级粉丝、日本友人山上次郎出巨资拍得。


1985年,他将这幅藏品捐给了黄州东坡赤壁公园。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让《寒食帖》和苏东坡团聚了。

回顾《寒食帖》的900余年历程,跌宕起伏,就像它的书写者苏轼的人生一样坎坷。唯愿它与宝岛早日回归大陆,我们再一睹国宝风采!


06

缦青版《寒食帖》前世今生到这里就完结了。蜀中有三位瞩目于世的文化名人:苏轼、李白、杜甫,缦青最爱的就是东坡先生。昔日临赵孟頫《赤壁赋》时,每每为东坡先生的文采所倾倒。如果时光能倒回,不知是否有幸与东坡先生泛舟于江上,共同清风明月?因此,我将“缦谈诗书画”开篇之作,讲述了《寒食帖》,向我的偶像致敬!

《寒食帖》是中国书法界也是文学界的瑰宝,虽然知道它现在正安然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缦青还是随着它的遭遇心情起伏,潸然泪下。为国宝的经历心疼,为它的平安欣慰。


天下有三大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拥有其二,另一件是颜真卿《祭侄文稿》。2019年出借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在华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国宝,不管从价值和内容都不适合去日本展览。


这是为什么呢?请继续关注“缦谈诗书画”,下篇为你讲解。


资料来源:

《寒食帖》作品上各收藏者题跋、钤印;成都日报2022年8月29日刊登《从成都到台北“寒食帖”的千年漂流》;《苏东坡新传》李一冰著 ;《美术大观》2021年第5期《有关中国书画碑帖流入日本……》等等。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宋代瓷器

南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