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江苏工夫的精髓:阳羡茶的文化根源

08-03

江苏工夫的精髓:阳羡茶的文化根源

江苏的工夫红茶有阳羡红茶和吴红红茶,而江苏上历史上的阳羡茶更是历史上的明星,曾经风光无限。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宜兴不仅产出名闻天下的紫砂壶还有阳羡茶,像极了景德镇(既产出瓷器也有浮梁茶这样的知名产品)。

单看这两个地方,感觉好茶和好器总是愿意成对出现,但好茶好器需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比珍惜。宜兴的茶馆以紫砂壶为茶具,苏红工夫为茶品,统领江苏饮品市场近百年。

阳羡茶-古老的贡茶

天下茶品,阳羡为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立阳羡。

三国时,15岁的孙权做过阳羡长,吴国的宫廷饮用“国山荈”是产自阳羡的最早的贡茶。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这样描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阳羡紫笋自古以来便是贡茶中的上上品。而陆羽也是在此地往返考察,撰写茶经,可见唐朝时阳羡茶事之盛。

公元770年,唐朝政府在义兴和长兴交界的顾渚山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官焙贡茶院--大唐贡茶院,制作顾渚紫笋茶,比福建的北苑贡茶要早200年。

唐代贡茶院还在长兴,为何宋朝却搬到了福建建安?

茶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物品,皇室成员每年都会用来祭祖,因此是清明祭祖不可或缺的祭品。

然而宋代气候比唐朝要寒冷,导致了宜兴地区的茶叶无法在清明前采制并制作。因此将贡茶院迁到更靠南更温暖的福建地区,来完成清明祭祖的需求,从此才有了龙团凤饼。

茶工艺的变化催生了紫砂壶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以龙团凤饼制作繁复,劳民伤财为由废止了团茶的制作,改进献芽茶(散茶)。


这一茶工艺的变革,推动了茶具的变更,从而催生了紫砂壶。

宜兴人开创出散茶中的极品——“岕茶”,“南岳岕”为帝王独享的御贡,“洞山岕”“庙后岕”“庙前岕”成为文人学士一撮难求的好茶。随后,宜兴“旗枪茶”“雀舌茶”等绿茶和“宜兴红茶”纷呈面世,面貌一新。

阳羡茶在古代有多风光?

卢仝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描述“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的情景,让人联想到贡茶开采之日,常、湖两州官员及三万多茶聚集啄木岭周围山岭举行 “喊 山祭”的壮观场面。

唐代梅尧臣写就了“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佳句。

欧阳修留下了“喜其紫瓯吟且酌, 羡君萧洒有余清”;

苏东坡“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明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于是,从宋代就在百姓间流行的散茶风起云涌,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黄茶、黑茶先后问世,蒸青、炒青等制茶工艺并驾齐驱,聪明的宜兴人不甘人后,求变创新,名茶迭出,引人青睐,逐渐出现了“岕茶”“旗枪茶”“雀舌茶”“紫笋茶”和“宜兴红茶”。

为阳羡茶“代言”大咖多不胜数,且咖位都非常“高”,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宜兴在制茶上才不会落后于时代,以宜兴红茶为代表的苏红工夫曾与祁红齐名,是宜兴人喜爱的茶类之一。

巴哥皮肤病识别图

银元宝怎么鉴定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