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合浦郡与郁林郡:广西的历史变迁

02-05

合浦郡与郁林郡:广西的历史变迁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篇> [第73节]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交州3——合浦郡与郁林郡

地跨广西桂林、贺州、梧州,广东肇庆、云浮五地区的苍梧郡,并非北交州四郡中,唯一分属两广的行政区,位于苍梧之南的合浦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具体来说对应现在广东境内的茂名、阳江、湛江,以及广西的钦州、防城港、北海、玉林七个地区。整个板块的轮廓看起来有如一只菌菇,菌柄为向海南岛方向延伸的“雷州半岛”;菌盖部分则由一条弧状丘陵带分割陆地而成,这条弧状丘陵带包含数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由西至东包括: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勾漏山、云开大山、云雾山等等。。

与潮汕平原一样,合浦郡所管辖的这片土地,核心也是一个在地理上脱离珠江流域的板块。丘陵带北坡属于西江流域范畴,南坡则滋生出一系列南流入海的短促河流。在珠江三水集中于珠三角入海的情况下,珠江三角洲的西侧再次出现这样一个独立存在的地理单元实属正常。区别在于这片垄断珠三角以西海岸线的土地,向南海延伸出了一个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被称为中国三大半岛之一,排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后。不过与7.3万平方公里的山东半岛及2.94万平方公里的辽东半岛比,1.3万平方公里的雷州半岛体量要小得多。比起那两个合围出渤海的北方半岛,雷州半岛的地势看起来有些奇怪。大多数情况下,大型半岛都是山脉在海洋中的延伸。这些三面环海的山脉还会在河水的冲刷下,于沿岸形成断续的环岛平原带。观察山东、辽宁两大半岛的地理结构,都会发现这一特质。

比较下来,雷州半岛的地势却要单一和低平的多,并没有一条纵贯半岛的高大山脉存在。整个半岛地势呈现为台地、丘陵和平原结构,且分布有76座火山,其中海拔最高者不过200余米,大多数只有数十米。这样的面积和地势,让人不由得认为,雷州半岛应该是一片堪比珠江三角洲的潜力股。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身处东亚大陆最南端半岛,在发展上最大的瓶颈却是旱灾。

这听起来是件很奇怪的事,无论从纬度还是与海洋的距离来说,雷州半岛都应该有充足的降水。事实也是如此,整个半岛的年平均降水处于1400-1800毫升之间。比起西北那些苦苦挣扎在十五英寸等雨线上的边地,着实要多出许多。只是雷州半岛已经身处于热带区间,这使得它的降水注定要集中于雨季。这一困境其实在很多干湿分明的热带地区都会遇到的。如果只追求一年一熟的农作物生产,自然不会受干旱的困扰,但要是想充分利用积温一年三熟的话,必然会在一些月份遇到降水不足的情况。

通过兴修水库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不过你有没有发现,这类水利工程的实施大多与山地有关。或直接依托山地地形(比如三峡)修筑,或依赖天然水塔属性的山地补水。有鉴于此,缺乏高大山脉成为了雷州半岛最大的地理短板。一条纵贯其间的山脉,能够拦截更多的水气形成地形雨,并且在缺乏降水的季节为低地补水。更让人感到不乐观的是,雷州半岛的整体地形向海洋倾斜,且地表渗透性强。这些因素都使得雷州半岛缺乏地表径流,同时在古代技术条件下,不具备大兴水利的基础。只能说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山地会制约一片土地的农业和人口潜力,但这些土地利用率偏低的山地,却一直在默默的改变着我们的环境。

当下雷州半岛的政治中心为位于东北部的湛江市,但在两汉时立于雷州半岛的行政区,却只有最南端的“徐闻县”(古今同名),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若从象征意义来说,在徐闻设县颇有点“天涯海角”的意味,帮助确定帝国的南部极限。然而琼州海峡的最窄处毕竟只有不到20公里,气象条件良好时甚至能够望见对面的海岸线。这一距离加上徐闻的位置,不由得让人产生联想:两汉是不是已经将“天涯海角”定位在三亚了。

虽然立于三亚的那块“天涯海角”石,历史只能追溯到清朝初期,但汉武帝在为南越国故地做行政规划时,的确已经将海南岛和三亚归划了进去。征服南越之后,西汉曾在海南岛设置“儋耳”、“珠崖”两郡。其中儋耳郡的郡治儋耳县位于岛屿的西北部(儋州市三都镇),管辖岛屿的西部沿海地带;珠崖郡的郡治位于岛屿的东北部(海口市遵谭镇),管辖岛屿的东部沿海地带。位于岛屿最南端的三亚亦设置有“临振县”,并为珠崖郡所辖。

尽管对海南岛的行政开发,可以上溯到汉武帝时期,但这条狭窄的海峡还是对中央之国的扩张造成了很大障碍。不考虑热带环境所造成的适应问题,海洋所带来的隔绝感,便会让试图进入海南岛的大陆人口,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换句话说,在包括岭南在内的诸多边地,都需要人口填充的情况下。一片对帝国安全即不造成威胁,又缺乏经济价值的土地,在地缘政治上很难享有优先级。而那些地缘属性迥异的原住民,也很难对来自大陆的政权产生归属感。在汉朝统治期间,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反抗行动,让帝国中央无法在此做到收支平衡。

置郡后的第30年(公元前82年),儋耳郡的建制被率先撤销并入珠崖郡,又过了三十多年(公元前46),珠崖郡亦被撤并入合浦郡。整个岛屿上只留下设置于海口市东南的“朱卢县”(今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代表帝国宣示对这个岛屿的统治。此后三国时期,东吴虽然将雷州半岛与海南岛重新整合为新的“朱崖郡”,但郡治却定位于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虽对时称“朱崖洲”的海南岛派军征伐且有所斩获,却并没有再建立直接统治。

以雷州半岛为基地“遥领”海南岛,成为了西汉罢设珠崖州后,中原王朝对海南岛统治的常规模式。一直到进入唐宋第二帝国时期,在两广地区在地缘上完全融于华夏文明的背景下,中央之国对海南的行政统治方趋于稳定。此后随着移民大规模的涌进入,海南岛终于彻底成为了中央之国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强烈的海洋属性,使之与潮汕地区一样,迎来了从闽南为主的移民。由此造成现在的雷州话与海南话,亦属于闽南语的范畴。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存在,还对相关海域造成了分割。这两处陆地与中南半岛之间的海域,被单独命名为“北部湾”。在越南北部还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时,北部湾一如渤海一样成为了中国的内海。2000年12月,中越两国签署划界协定,以北部湾中间线与陆地边界的连线为准,以大体相当的比例解决了北部湾海域的归属问题,使之成为南海目前唯一明确划定海上边界的海域。鲜为人知的是,大家所熟知的“九段线”最早其实是被称之为“十一段线”,多出来的两段线即位于北部湾,与当下中越在北部湾的海域分割线基本重合。

时下代表中国行使北部湾主权的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个省级行政区。然而在历史上,广东长期是中国在北部湾的唯一代言。大家比较熟悉的是1988年海南从广东分离出来独立建省的历史,不太熟悉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北部湾北部地区从广东划入广西的这段历史。这块大致对应现在广西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座海港城市管辖范围的土地,因原本设有隶属广东廉州府的钦县、合浦、灵山和防城四县,而被称之为“钦廉四属”。

这段历史意味着广西的历史地缘属性实为一个内陆省份。将钦廉四属划给广西,显然是为了给这个自治区带来一丝海洋属性。长远看这一举动必然会对广西的地缘属性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与沉淀。而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北部湾开发更多成为了传销者蒙骗世人的一个噱头。

从地理层面来看,广西长期未能拥有出海口的根源,在于西江是从珠三角而不是北部湾入海。这使得广西腹地若想通过西江打通海洋通道,只能借助于广东。后者由此做强的海洋属性,反过来又帮助自己将整个岭南的海岸线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细细观察合浦郡故地的语言结构,你会发现它俨然为广东三大民系的外延。

为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打通一条通往北部湾的出海通道,看起来能从基本面解决广西的地缘属性问题。技术上看,流经钦州的“钦江”与连通玉林、北海的“南流江”都有机会凭借一条跨越分水岭的运河,成为西江在广西境内的出海通道。前一方案对接的是西江最大支流,串连起崇左、百色、南宁、贵港等主要城市的“郁江”,被命名为“平陆运河”;后一方案对接的是西江右岸支流“北流江”,被命名为“南北运河”。上述两条线路,在历史上都曾被地方政府尝试开凿过,不过受技术所限并没有真正打通过。时至今日,虽然挖通运河在技术上已无难度,但受铁路、公路网修建的影响,水运在大宗物流上已经不再具备不可取代性,因此暂时还看不到计划落地。

既然广西在历史上并不沿海,那么这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去除掉钦廉四属部分,广西在水系上基本就是为西江水系所覆盖了。整个区域略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状,又被称之为“广西盆地”。这一结构加之西江在中国名列前茅的流量,不由得让人憧憬,广西腹地是不是也能够冲积成类似关中平原、成都平原这样沃野千里的大平原。

不幸的是,密布于盆地腹地的山地丘陵打破了这个梦想。这些山体的海拔虽大多只有数百米,想要将它们埋藏于上游泥沙之下,却不是这一季人类文明所能够看到的。在河流与山地的角力之下,你会看到一个在广西常见的地理景观:一座座相互独立的山头,星罗棋布于一条条河谷平原之上,就像一片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一样;又如一座座藏身于海底的冰山,只将顶部的一角露出于海平面之上。

山地密布势必会造成内部地缘分割,这点从西江干流在广西境内没有形成统一名称便可看出。源出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相会形成干流之后,被重新命名为红水河。红水河在广西中部接入左岸支流柳江之后,又被重新命名为黔江;继续东行至桂平市接入右岸支流郁江后,再次更名为浔江;直至在梧州接入南流而至的桂江后,方正式成为广东人口中的西江。

一条河流在名称上呈现出如此之多的变化,除意味着它所流经的区域地形复杂多变地缘分割力大以外,同时也意味着那些直接导致这一变化的节点,所对应的支流必定在发挥着重要的地缘作用。

沿岸城市的规模,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相关河流的身位。以桂江来说,它的代表无疑是拥有通湘水路的桂林;柳江的代表则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而广西首府南宁则位于郁江流域。上述广西主要城市所依托的河谷平原,面积都只在数百平方公里,与其它城市相比并无优势可言。缺乏核心大平原的另一个后果,是广西没有绝对的地缘政治中心。上世纪中叶,桂林、柳州、南宁,包括分割两广的梧州,都曾经是自治区首府的备选城市。

了解广西的基本地理结构后,让我们再次把视线拉回到2000年前。北交州四郡中剩下的郁林郡,是一个完全位于广西境内的汉代行政区。若以之来对应现在的区划,则包括:柳州、来宾、贵港、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七地区,在广西总计十四个地级行政区中占比达到了一半。刚才所提到的四个首府候选城市中,亦有柳州、南宁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处在这个历史行政区中。

与身处南北通道上的苍梧郡,以及能够通过沿海通道,接受珠三角乃至闽南渗透的合浦郡相比,身处广西西部的郁林郡,在与岭北地区的交流上存在更多障碍。虽说对接云贵也是一大地缘优势,但历史上云贵高原融入华夏文明的时间,甚至还要晚于岭南。基于这一地缘背景你会发现,在自治区属性的广西,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浔江以西地区,并且越往西比例越高。

从中原王朝的角度说,苍梧郡的设置是为了维护以桂江为核心的南北水上交通;合浦郡的设置,是为了管理以雷州半岛为代表的,非西江流域的沿海地带。那么郁林郡的地缘政治价值,又主要体现在哪呢?不要忘了,当下我们解读的只是中国境内的“北交州”部分。在越南境内还有属于“南交州”范畴的四个郡。无论从岭北还是珠三角出发渗透越南,郁林郡都是必经之路。而如果单从交州七郡的位置关系来说,左右各有三郡的郁林郡,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区域的地理枢纽。

一条源起于中越边境的西江右岸支流,能够帮助完成连通越南的战略任务。依此标准寻找,你会发现郁江所承担的正是这样一个角色。可供佐证的是郁林郡郡治“布山”的位置,关于这个古县的位置当下还有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现在的贵港市境内;一种观点认为在桂平市境内。不管定位在哪里,所对应的都是郁江下游。从这个角度说,源出中越边境、东北向接入西江干流的“郁江”才是整个郁林郡的地理核心。

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广西首府的南宁同样位于郁江河谷,只不过南宁所面对的这段郁江又被单独称之为“邕江”。在广西省变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成为自治区首府之前,长期身居广西省会的本是桂林。南宁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一方面因为相比桂林,南宁的位置更趋向于广西的地理中心,尤其在广西的行政边界向北部湾扩展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于一个民族自治区来说,无论从政治还是拉动弱势地区经济的角度,一个在地理上更贴近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会更为适合。

此外当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重要一极后,向天然地缘利益区属性的中南半岛扩张影响力是必然的选择。这一趋势为能够水路对接越南的南宁和郁江,又平添了一项优势。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一般被认为完全处于中国境内的珠江,实际在越南北部也有一小块延伸。下一节我们就将移步越南,去看看这条中越通道到底是怎么打通的,南交州和越南又有什么样的地缘特点。

- END -

张大千擅长画什么

美国短尾猫和狸花猫怎么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