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都匀毛尖茶:一段香满人间的历史

11-20

“都匀毛尖”是历史名茶。原产境内团山黄河,时称黄河毛尖茶。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1915年,都匀毛尖曾获巴拿马茶叶赛会优质奖,是贵州驰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早期的“都匀毛尖”以地方群体品种为原料,由民间作坊自由加工,加工粗放,工艺不规范,用做饭的锅灶进行炒制,杀青锅温较低,出锅揉捻,用菜油等食用油抹锅后上锅搓团和烘焙,让油汁形成保护层,使茶汁不与铁锅直接接触发生络合反应而变黑,干茶油润墨绿,茶条尖部有棉花团似的白毫零星分布,以毛团多者为上品,故曰“毛尖茶”。茶青以一芽一、二叶为主,茶条较粗,茶汤黄绿较浑,表面有油珠,似酥油茶,叶底黄绿,滋味醇和,有油味。

1956年,担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的谭修芬于团山乡乡长罗雍、谭修凯等人将茶送给毛主席品尝。不久,茶农社收到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

作者: 编辑:杨雪

1964年黔南州首家专业国营茶场——都匀茶场建场后,徐全福等一批茶叶科技人员以本场种植的地方群体、石阡台茶和湖南柳叶茶品种为原料,于65年春开始按照名优绿茶的加工原理,结合民间的传统加工方法,对“都匀毛尖”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和规范。按照高温杀青,在铁锅中一气呵成的办法,总结出一整套毛尖茶手工加工技术。为了便于在锅内揉捻加工,我场专门设计63型倾斜安装的毛尖茶专用锅灶,以一芽一叶初展即“瓜米形”鲜叶为原料,加工的毛尖茶成品,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满布,色泽润绿,汤色黄绿,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

1982年,都匀毛尖茶在长沙参加中国茶史上的首次茶评会,与1西湖龙井、2碧螺春、3君山银针、4六安瓜片、5黄山毛峰、6祁门红茶、7铁观音、8武夷岩茶和9信阳毛尖等,同获中国十大名茶殊荣,内质评分排名第二,被誉为绿茶“皇后”。

1988年,都匀茶场送样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荣获金奖。

2007年,都匀毛尖茶获得“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当时,贵州仅有都匀毛尖茶获得专用标志。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都匀毛尖以第二名的成绩,与1西湖龙井、3安溪铁观音、4武夷岩茶(大红袍)、5一笑堂六安瓜片、6润思祁门红茶、7张一元花茶、8天目湖(富子)白茶、9湖南黑茶和10“太姥银针”白茶一同荣获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称号。 2010年11月23日,国家质监总局对都匀毛尖茶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灵璧石摆放有什么禁忌

和田玉黄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