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瓷,长得真挺像:
清康熙 五彩蝴蝶纹瓶
清乾隆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
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
其工艺繁复:先在已烧制好的素面胎上涂彩料作底,之后在底色上加彩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
"珐琅"又称"佛郎",是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一种铜质工艺品。珐琅器又可分掐丝珐琅(景泰蓝)、錾胎珐琅、内填珐琅和画珐琅等类别。
"珐琅彩"是从"铜胎画珐琅"移植过来的一种釉上彩瓷,故又称之为"瓷胎画珐琅",系康熙时创烧。
珐琅彩彩料,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料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具有色泽的珐琅彩。
粉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珐琅彩的影响,但二者有显著的区别,如下:
其一,珐琅彩原料含有大量的硼,基质为铅、硼、玻璃料;粉彩原料不含硼,基质是含有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
其二,珐琅彩色彩凝厚、鲜艳、油亮,有油画效果;粉彩淡雅、柔润、光洁,色阶变化丰富,大都具有国画效果。
其三,珐琅彩胎体轻薄;粉彩胎体较厚重。但粉彩胎质比珐琅彩更白、更细密,尤其是景德镇所产的精品。
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
粉彩以娴熟的康熙五彩技术为基础,改单线平涂法为"渲染法";
同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将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与进口"洋彩"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粉润柔和的效果,即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
与珐琅彩相似,粉彩亦运用油料调色施彩,所绘图案微微凸起,层次分明,极具立体效果。
由于比五彩烘烧温度低,炉温一般控制在700℃以上,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感觉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比康熙、雍正两朝瓷器,总结曰:
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
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