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从紫砂艺术的历史视角,谨慎选择购买紫砂壶

09-01

从紫砂艺术的历史视角,谨慎选择购买紫砂壶

自明代中后期,宜兴紫砂艺术有了文人壶以来,包括陈继儒、董其昌、陈曼生、吴大徵、吴湖帆等一大批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紫砂艺术造型、装饰创作,紫砂艺术历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明代時大彬紫砂壶

自洪武皇帝朱元璋提倡散茶冲泡品饮以后,为紫砂壶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上相传,在宋代宜兴紫砂就开始制作茶壶,但那时由于饮茶方式与今天不一样,绝大多数人还是以煮茶烹茶的方式饮用,就如煎中药一般,加之当时条件限制,一般的平民没有在家里饮茶的条件与时间,如果想饮茶,得去街市茶馆,所以,在发端于北宋的紫砂壶一直并不入流,以致于宋徽宗赵洁的《大观茶论》的茶器一节没有提到紫砂壶,宰相蔡京关于茶与器的文字里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倒是宜兴当地一直流传着东坡提梁紫砂壶的故事。

六十年代的东坡书院

苏东坡一生来过宜兴(当时称:阳羡)至少五次,有学者考证,东坡先生在杭州做“市长”的时候,几次来宜兴同一恩科好友处小住,他对宜兴的山水人文环境十分倾慕,于是对朋友说了自己有买田阳羡终老的想法,东坡先生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十分向往宜兴人的优雅生活,并在宜兴写下了几首著名的诗篇,也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向世人广而告知的业余顶级流量明星宣传宜兴。

苏东坡《阳羡帖》宜兴旧称阳羡

关于东坡壶的来历,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更多的答案,可是,宜兴当地美丽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苏先生在宜兴蜀山短住,被当地的乡绅邀去为学生做讲座,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人,把蜀山学堂改名为东坡书院,并置讲堂一座。蜀山是紫砂的发源地,方圆五里内,家家练泥,户户制陶,苏先生由于对茶的品饮十分讲究,他在考察当地紫砂壶的造型上建议工匠们更多的要考虑煮茶时避免炙手的问题,于是,提出了一个“提梁”的概念,并以三角形最稳定结构为理念,为宜兴紫砂壶创制了一款至今不衰的造型,人称“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紫砂壶

宜兴紫砂陶业的兴盛一直到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繁荣起来,大量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品饮冲泡,对紫砂壶的造型、结构、功能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宜兴紫砂工匠主动向文人雅士们请益,进一步向玉器、木器、铜器、瓷器等文房用具靠拢,逐使得紫砂艺术日臻完美,开始了紫砂壶造型的“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时代。

八十年代的陶瓷陈列馆远景

从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代中叶,紫砂历史上诞生了不计其数的造型,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无情地淘汰了不少落后东西,当然,也留下了很多经典,业内的人都知道,能成为经典造型的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定是经过一代代紫砂人不断修正才定型的。

四十、五十年代的丁山紫砂龙窑

今天的紫砂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是二十万从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来源,行业繁荣的背景下,宜兴紫砂从单一的技术职业向多元的艺术发展,当下的紫砂生态环境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个个都在搞创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缺少一些长期根埴于传统土壤的艺术家,大家都在为一个技术职称而奋不顾身地参与评定工作,不知道这种现象级的存在什么时候能换挡升级。

七十、八十年代的丁山窑场

要知道,技术职称的评价系统还是几十年前从苏联那儿照搬照抄过来的,究竟是促进了紫砂文化的繁荣,还是阻止了紫砂艺术的进步,可能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近两年来直播业的无序野蛮发展,给紫砂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诚信还远远掉队的紫砂销售队伍里,看到一些人嘶声裂肺地在向消费者推销的时候,善良的紫砂人就只能借用股市的一句话,网络壶市有风险,直播买壶需谨慎。

七十、八十年代的宜兴丁山大街

家猫抓伤需要打疫苗吗

舒城兰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