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红、黄、青、绿白六大类中黑茶、红茶宣传一下温性,也不算过份,但严格意思上讲,相对于大多数人,黑茶,红茶还是偏寒性。只不过相对白茶和绿茶来说,咖啡碱含量低很多,让大多数感觉茶性温和而已。实质上茶性都是偏寒偏凉的。
只是“偏寒凉“,意思就是只有一点点,和中药材里面的“寒凉温热”的中药比起来,真不是事儿,比如附子真的很热,大黄才是真的很寒。
茶叶那点点性,真的不算事儿,个人认为就像顶多就像味道重一些的蔬菜一样。比如苦瓜的苦寒,甜薯的甘温差不多吧。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一直就没入药,因为它的“性”没有中药那么强,达不到入药的标准。
蒙顶山主要产绿茶,也不知道被哪些文化人,哪些砖家硬生得被讲成了“温性”绿茶,真的就有点过份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静清和著的《茶与健康》
蒙顶茶真的是温性的吗?蒙顶茶性温之说的最早记载,来自于五代毛文锡 《茶谱》里讲到的治疗寒症的传说。对此,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 “石蕊”一条,写得很清楚,他说:〝今人谓之蒙顶茶,生兖州蒙山石上,乃烟雾熏染,曰久结成,盖苔衣类也。彼人春初刮取爆干馈人,谓之云茶。”明代医家陈廷采的《本草蒙筌》也证实,世人所谓的“蒙顶茶”,实际是石藓类植物做的代饮茶。朱权 《茶谱》写道:“独山东蒙山石藓茶,味人仙品,不人凡卉。”许次纾也批评道:“古人论茶,必首蒙项。”“今人獲職如石耳,来白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安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事实胜于雄辦,此蒙山不是四川的蒙项山,长期以來,古人也会以讹传讹,把山东蒙山的石鲜和四川的蒙顶山茶混为一谈。
——引自《茶与健康》
虽然我的土生土长的“仙茶故乡”蒙顶山茶叶产区的农民,但实实在在地讲,相对于大多数人,蒙顶山茶叶就是寒性的,不管做成了绿共还是红茶还是其它茶类,性都偏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