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探索神秘之旅:追寻下落不明的钱币珍品

07-13

探索神秘之旅:追寻下落不明的钱币珍品

吉字一两

吉字一两为泉界泰斗马定祥老生前最珍爱的钱币,全称:“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因为该币正中有一个“吉”字,且面值为一两,故而称作“‘吉’字一两”,孤品。据马老回忆录记载,这枚吉字一两是马老在1946年得之于南京大币商张伟英,马老得到这枚世间珍币,喜欢至极,甚至将自己的书斋名定为“吉斋”。

马定祥先生旧藏“戊申吉字一两”银币原版照片

作为马老最为珍视的中国机制币,这枚“吉字一两”银币在马老的手里收藏了整整20年。他将这枚钱币与其他最珍贵的钱币一起,都存放在上海国际饭店的地下保险库的保险柜里,20年间一直平安无事。每过一段时间,他还要去看看,好像是去探望自己宝贝儿子似的,解放以后也是如此。


马定祥在欣赏研究钱币


然而,好景不长,在1966年,席卷全国的一场十年浩劫开始,碍于当时的形势,马老迫于无奈,将“吉字一两”从地下保险库带回了家,并且藏在了自己居所的四楼晒台的屋瓦下面,此事只有马老夫妻两人知道。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马老再去看望自己的吉字一两时,钱币却不翼而飞,马老及家人将整个房顶来了个底朝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吉字一两”的踪迹始终是个谜,是马老的终身遗憾,他一生惦记着这枚银币,直到他临去世之前,还在念叨,像在念叨一个远方未归的儿子。

马定祥先生旧藏“戊申吉字一两”银币拓片

并且马老临终前还嘱托家人:如果有一天“吉字一两”能回来,一定要捐献给国家。

如若有一天,吉字一两重现天日,必然轰动泉界。从珍惜度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名家旧藏加持等各个方面来讲,甚至连广东寿字一两都无法与之相比(毕竟有那么几枚),恐怕能与吉字一两相提并论的,只有“币王”奉天一两了。

粤字二十文

在过往泉谱中,我们会发现一枚没有见过的铜元——“大清铜币丙午中心‘粤’二十文”。那么关于“大清铜币丙午中心‘粤’二十文”到底是否存在,却并没有准确的结论。

作为最早进行机制铜元铸造的广东省,在开铸大清铜币之初,(刚好也是“丙午”年二十文),像其他省份一样铸造二十文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另外这枚拓片也比较清晰,观察的确有官版之风。但是‘粤’二十文却并没有实物出现,也可以说下落不明,如若出现,也必然是中国泉界一大事焉。

缺角、四眼大齐

“大齐通宝”,为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定国号为“大齐”。

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这种钱币只在昪元年间(937-939年)铸造过,且因为大齐通宝铸成后,李昪不久便因为沉迷炼丹而病死,故而铸量极罕,存世稀少。

清朝道光年间,杭州的戴熙收藏过一枚大齐通宝。因为这枚大齐通宝的左脚有残缺,因此被称为“缺角大齐”,是戴家祖传的宝物。原本这枚缺角大齐流传到现在,必然是中国古泉大珍品,但是事与愿违,当时太平天国攻破杭州,戴熙恐家传的“缺角大齐”难以保全,于是怀揣这枚铜钱跳进了钱塘江。

到了后来,很多泉商藏家纷纷前往戴熙旧宅等地寻找这枚缺角大齐的身影,但都无功而返。

因此,时至今日,“缺角大齐”也下落不明。

同样姓戴,戴葆庭的运气就好得多,他仅仅用几枚大洋就从小女孩父亲的手里买下来一枚大齐通宝,也就是同样声名远扬的“四眼大齐”。

他回到上海之后,好友张叔驯得知此事立马赶过来,花费整整五百大洋从戴葆庭手里买下此枚“大齐通宝”。由于曾被做过毽子,这枚钱币上被人为钻出来四个孔,所以它也称“四眼大齐”。

张叔驯重金购得这枚“四眼大齐”后,藏之密室,从不示人,并且和马老一样,根据自己收藏的珍币,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

后来张叔驯身患重病,前往美国治疗,最终因重症不治客死他乡。“四眼大齐”也从此消失无踪,再也没有重新出现的消息。

天德通宝大钱

古泉五十珍的天德重宝,为五代十国闽国王延政于天德二年(944)铸,有铜、铁两种,钱文苍健有力,制浑厚精好。

王延政于天德元年称帝于建州,改国号殷。所铸天德大钱均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天德重宝尚有存世,但是实际上还另有天德通宝大钱,今实物未见,乃泉界之遗憾。

王延政

《古化杂咏》中曾有诗云:“天德人间几个传?宝分通重各争妍。盛世制作谁推重,乱世文章偏值钱。”

像吉字一两、粤字二十文、缺角大齐、四眼大齐、天德通宝大钱等这些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的钱币珍品,还有不少。

这些钱币珍品的遗失,对于我们泉界无非是遗憾难掩,期望有一天这些钱币珍品能够重现天日,也给我们现在冷淡的泉界,一份震惊和鼓动,给中国钱币历史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锦鲤批发基地

假翡翠手镯特征北京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