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根雕艺术:自然之美与造化之妙的完美结合

09-05

根雕艺术:自然之美与造化之妙的完美结合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工艺是巧借天成,大部分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有“三分人工、七分天然”之说。因此,根雕艺术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雕的发展史

根雕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

隋唐时期,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唐时大臣李泌曾经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途经湖南耒阳的“木居士”庙时,曾经留诗言道: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提做木居士,便有无限求福人。诗虽然抨击讽刺有的人对树干做的神仙顶礼膜拜,但说明唐代某些地区人们利用树干做成神仙偶像已很盛行。


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至今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


根雕的祖师相传是鲁班的徒弟泰山

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婚后连失两个孩子。这年进了腊月没几天,随着一声啼哭,妻子又生下了一个白胖儿子。他们害怕再失去这个孩子,就按照一个算命先生的嘱咐,给孩子取名“泰山”。

穷人的孩子无钱念书,学种手艺也就可以谋生了。泰山的父母让孩子跟鲁班学习木匠。从此,泰山跟着鲁班师父走南闯北,走东家转西家,给人家做家具,做门窗。泰山对鲁班的木雕很感兴趣,每当鲁班在太师椅、拔步床上描龙绘凤、刻花刻鸟的时候,他总是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过后自己再找块木头学着师傅的样子刻。



一年后,鲁班见他在木工方面确实不入门,就让泰山先回家去等长大了再学。泰山回到家里以后,又开始了天天打柴挖药的活计。

有一天,他发现那些挖回来的树根奇形怪状,有的像喜鹊登梅,有的像猴子探月,有的像二龙戏珠,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雕刻手艺,反复琢磨,精雕细刻,把那些平常只能当烂柴烧的木头,制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游人出售。



几年以后,鲁班为了造登城云梯,带着他的徒弟到泰山来选木材。当他来到岱宗坊附近,见有人摆着许多用树根雕成的工艺品,栩栩如生,不禁连声叫绝。突然发现那摆摊的小伙子不是别人,原来就是前几年跟随自己学艺的泰山,顿时后悔当初不该把他送回家,自己真是有眼不认泰山。

据说,后来泰山在鲁班和的指点下,创造了许多根雕珍品,从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这门艺术。

玛瑙鉴定

貔貅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