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香炉探秘:历史与铸造艺术的完美结合

02-20

香炉探秘:历史与铸造艺术的完美结合

根据钱汉东先生的研究,香炉在我国起源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人们就已懂得用熏炉焚烧檀香木片,以提神醒脑除臭、驱邪避恶,同时还有净化居室环境的功能。

秦汉时期,南方已经广泛使用香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广州发掘的四百多座汉墓中,有一半的墓中都出土了铜或陶质的香炉。

巧夺天工的博山炉,正是出现在西汉时期。

魏晋时期,佛教文化不断与儒道文化融合,深入人心,焚香活动益发流行,在陶瓷器香熏炉上制作精美的莲花图案,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

唐宋时期,工艺制造业水平更加发达,所以香炉的造型和工艺也越发精细化和多元化,旧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香炉作为审美对象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数量与品种繁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

明清时期,香炉造型和工艺更是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清代制瓷技艺达到高峰,产生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香炉。

还出现了红釉、彩瓷等香炉的新品种。就材质而论,有铜香炉、陶香炉、瓷香炉等;就造型而论,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象耳炉、戟耳炉、简炉、钵式炉等新样式。

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香文化在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场景,经由文学作品一再得到形象的再现。

香炉,在文人们雅玩香艺的文学记述中,显得格外生动和温润柔软。

唐宋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调的历史时期,因此,其文学作品有许多就是涉及熏香活动的,香炉往往成为文学作品所描绘的重要对象。

当时,熏香炉的炉盖或者整个炉身通常有两类形状,一是植物形状的,莲花形状是主流;一是动物形状的,狻猊、雁、鸭子等是主流。

事实上,因为香文化在中国古代长时段的衍生进化,香炉作为“炉瓶三事”,即香炉、香盒、用于插放香匙和香箸的香瓶,配套之一,也在雅玩香艺的进程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成为反映香文化演进的最佳注脚。

从铜香炉、陶制香炉到瓷器香炉的更新替代,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香炉审美艺术的不断创新,更看见自汉魏以降直到明清,作为生活方式的熏香习俗和熏香方式的变迁。

香炉不只是香料燃烧后的收集灰烬的功用,也因为中华文化赋予的种种意象,让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灵性与灵感。



汉代博山炉——精美绝伦,中正宽博

点击查看作品

博山炉的出现,是熏香文化日趋繁荣的体现,更是战国以来出现的方仙道思想和神话世界观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标志。

常见的为青铜制或陶瓷制,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唐代金属香炉——造型丰富,雍容华贵


点击查看作品

唐代香炉最凸显的特点是多用金属制,主要有银、银镀金、铜、铜镀金几种,而以银及银镀金香炉最多。根据香炉的出土地点来看,金属香炉多用于佛教活动中。在思想文化方面,唐代是儒释道三家并行的朝代,佛教经汉代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所以,金属香炉多用于礼佛、拜佛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宋代动物造型香炉——瑞脑金兽,珊珊可爱

点击查看作品

宋人尤喜以动物为原型制作的香炉,常把麒麟、凫鸭这一类兽形香炉统称为“香兽”或“金兽”。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明代宣德炉——精中之极,极中之孤

点击查看作品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宣德炉有自己特有的造型,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冲天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香炉如同香方、香药,它的文化价值延续至今。

汉晋唐宋元明清,七类香炉,

任意一款都能集欣赏、实用、文化价值于一体。

所以品闻沉香时它们都是最佳选择。

安化松针

柳公权玄秘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