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68位书法家及其传世之作

02-27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68位书法家及其传世之作

【秦】

1

李斯

(約西元前284年-西元前208年),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主張以小篆為標準書體。 小篆是相對大篆(金文、石鼓文)而言,又稱秦篆。 其風格剛柔並濟、圓渾挺拔,對漢字的標準化、規範化起了很大作用。

李斯 泰山刻石

李斯 嶧山刻石


【兩漢】

2

崔瑗

(西元77年-142年)字子玉,東漢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 崔瑗工書,尤善章草,師承杜度,書史上並稱“崔杜”,梁 袁昂《古今書評》中說:“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 他對後代草書的影響最大,張芝即取法崔,杜而成為漢代草書的集大成者。


3

蔡邕

(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今河南開封)人。 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 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 唐張懷瓑《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 熹平石經

蔡邕 熹平石經


4

張芝

生年不詳,字伯英。 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 終年帖

張芝 終年帖


【魏晉南北朝】

5

鍾繇

(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人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 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鍾繇 宣示表

鍾繇 賀捷表



6

索靖

(239年-303年)字幼安。 善章草,傳張芝之法,其書險峻堅勁,自名“銀鉤虿尾”。 索靖的書法,內涵淳樸,渾穆如漢隸,轉折似今草,對後世影響很大。

索靖 月儀錶


7

陸機

(261年-303年)字士衡,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 陸機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平復帖 陸機


8

皇象

字休明,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 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 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草聖之稱。 前人對皇象書法平價甚高,唐張懷瓘曰:“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 休明章草,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 “可見他創造了”相眾而形一“的書風,在書法史上有重要意義。

皇象 急就章


9

衛夫人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西元27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東晉著名女書法家。 族祖衛瓌,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台二妙”。 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師承鍾繇,妙傳其法,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而聞名。 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衛夫人 近奉帖


10

王羲之

(303年-361年)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慕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 蘭亭序


11

王獻之

(344年-386年)字子敬。 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王獻之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以行書和草書聞名。

王獻之 中秋帖


12

王珣

(349年-400年)字元琳。 王珣工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期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王珣 伯遠帖


13

王僧虔

(426年—485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南齊大臣 、書法家,出身“琅邪王氏”,為東晉丞相王導玄孫、侍中王曇首之子。 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書、行書。 其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墨蹟有《王琰帖》。 著有《論書》等。

王僧虔 王琰帖

王僧虔摹 萬歲通天帖


14

鄭道昭

(455年-516年)字僖伯。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魏碑體鼻祖,工書善正書,體勢高逸,作大字尤佳。 被譽為「書法北聖」,南與王羲之齊名,有“南王北鄭”之譽。

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拓片


15

陶弘景

(西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 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 《瘗鶴銘》是古人為葬鶴而撰寫的一篇銘文,大字正書原刻於江蘇鎮江焦山西麓棧道摩崖之上,臨江絕壁,被尊奉為“大字之祖”,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座標意義的傳世名跡。 宋金石家黃伯思考為梁陶弘景書,後世多同意這種說法。

陶弘景 瘗鶴銘


【隋唐五代】

16

智永

生卒年不詳,陳、隋間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 善書法,尤工草書。

智永 真草千字文


17

歐陽詢

(557年-641年)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 因其字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與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18

虞世南

(558年-638年)字伯施。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 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年幼學書與著名書法家僧智勇,受其親傳,妙得“二王”筆法,故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剛,續魏晉之脈,啟盛唐之風。

蔡邕 熹平石經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銘


19

陸柬之

(585年-638年)唐朝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陸柬之最初書學虞世南,晚學“二王”,草書筆意尤為古雅。 “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綺靡之風”,故有“晚擅出藍之譽”。 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貼與《書陸機文賦》墨蹟最為著名。

陸柬之 文賦


20

褚遂良

(596年-659年)字登善。 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萬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體。 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蹟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21

孫過庭

(646年-691年)擅楷書、行書,尤長於草書,取法王羲之、王獻之,筆勢堅勁,直逼二王。 著《書譜》2卷,已佚。 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 有墨蹟《書譜》傳世。

孫過庭 書譜


22

薛稷

(649年-713年)字嗣通,中國唐代畫家,書法家。 工書法,師承褚遂良,亦有新奇,當時即有“買褚得薛,不失其節”的說法。 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並列初「唐四大書法家」。。

薛稷 臨摹蘭亭序

薛稷 信行禪師碑


23

張旭

(675年-約750年)字伯高,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書法與懷素齊名。 其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 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


24

李邕

(678年~747年)即李北海,也稱李括州,唐代書法家。 字泰和,漢族,廣陵江都(今揚州江都區)人,一說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善楷、行書,尤長碑頌。 其書法個性明顯,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

李邕 李思訓碑


25

顏真卿

(709年-784年)字清臣。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 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 祭侄子文稿


顏真卿 裴將軍詩


26

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 唐代文學家、書法家。 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 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 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 自詡“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 “他所書寫的篆書,”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後身。 “甚至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

李陽冰 三墳記

李陽冰 三墳記


27

懷素

(725年-785年)字藏真。 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 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 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懷素 自敘帖

懷素 自敘帖


28

柳公權

(778年-865年)其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 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蹟《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柳公權 玄秘塔碑

柳公權 蒙詔帖


29

杜牧

(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工草書,其書字體姿媚,用筆勁健。

杜牧 張好好詩帖


30

楊凝式

(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 “宋四家”(即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 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

楊凝式 韭花帖


【宋遼金】

31

李建中

(945年-1013年)善草、隸、篆、籞、八分等書體。 師法顏真卿及魏晉書風。 其書筆致豐腴肥厚,結體端莊穩健,風格豐肌秀骨,氣宇軒朗。 有墨蹟《同年帖》、《寶宅帖》、《土母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等傳世。

李建中 土母帖


32

蔡襄

(1012年-1067年)字君謨。 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 有《蔡忠惠公全集》。 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蔡襄澄心堂帖


33

蘇轼

(1037年-1101年)號東坡居士。 蘇轼亦善書,書法以行書、楷書為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浪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蘇轼大字楷書

穎州西湖聽琴

蘇轼 黃州寒食詩帖


34

黃庭堅

(1045年-1105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其書法宗法晉唐,深受周越、懷素、顏真卿、蘇轼等影響。

黃庭堅 松風閣

黃庭堅 松風閣


35

蔡京

(1047年~1126年)北宋名臣。 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 時稱蔡京為「六賊之首」。 蔡京書法頗妙。 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 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等。

蔡京 尺牘宮使帖

蔡京 節夫帖


36

米芾

(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轼、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蜀素帖》《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 研山銘


37

趙佶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 趙佶有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流傳於世,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

趙佶 瘦金體秾芳詩帖


趙佶 草書千字文


38

陸游

(1125年-1210年)其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 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 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轼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陸遊 自書詩


【元】

39

趙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 前後赤壁賦


40

鮮於樞

(1246年-1302年)其書法成就最著。 鮮於樞兼長楷書、行書、草書,尤以草書為最,與趙孟頫齊名。

鮮於樞 論草書帖


41

張雨

(1283~1350)元代詩文家、詞曲家、書畫家、茅山派道士。 舊名張澤之,又名張嗣真; 字伯雨,號貞居之,又號句曲外史。 錢塘(浙江杭州)人。 張雨工書畫,其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學懷素、張旭。 字體楷草結合,俊爽清灑自成一格。 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卷》等。 倪瓚在《題張貞居書卷》稱“貞居真人詩,人,字,畫,皆為本朝道品第一”。

張雨 七言律詩軸


42

楊維楨

(1296年-1370年)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 浙江諸暨市楓橋鎮全堂村人。 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他的書法能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熔於一爐,並加以發揮。 書法骨裡雄健,汪洋恣意。

楊維楨 七絕詩軸

楊維楨 晚節堂詩札


43

倪瓚

(1301年-1374年)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 江蘇無錫人。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倪瓚書法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後人多稱其為“倪高士”。

倪瓚 小楷江南春三首


【明】

44

宋克

(1327年-1387年)字仲溫,在明代頗享盛名,與當時擅長書法的宋璲、宋廣合稱三宋。 素工草隸深得鍾、王之法,筆精墨妙,風度翩翩。 並工寫竹,雖寸岡尺塹,而千篁萬玉,雨疊煙生,蕭然無塵俗之氣。

宋克 章草急就章


45

祝允明

(1461年-1527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 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祝允明 杜甫秋興


46

唐寅

(1470年-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 落花詩冊


47

文徵明

(1470年-1559年)字徵明。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后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 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 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徵明 行書七律詩軸


48

陳淳

(1483-1544)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字道複,后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 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 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 書工行草,圓潤清媚,率意縱筆,穩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

陳淳 杜甫秋興八首


49

王寵

(1494年-1533年)明代書法家。 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 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 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 雜書貼


50

徐渭

(1521年-1593年)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 花卉圖卷題詩


51

董其昌

(1555年-1636年)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 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 白羽扇賦軸


52

張瑞圖

(1570年-1644年)明代官員、書畫家。 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鍾繇、王羲之之外另闢蹊徑,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 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希。

張瑞圖 西園雅集


53

黃道周

(1585年-1646年)明末學者、書畫家。 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 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 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 有力量,又有姿態,是黃道周行草書的主調。 他以隸書鋪毫和方折行筆,點畫多取隸意; 字雖長,但強調向右上橫勢盤繞,讓點畫變得綿而密,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尤顯出其人剛直不阿的個性。

黃道周 舟次吳江詩冊


54

王鐸

(1592年-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 明末清初書畫家 。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王鐸 行書


55

倪元璐

(1593年-1644年),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最得王右軍、顏魯公和蘇東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筆鋒棱四露中見蒼渾,並時雜有渴筆與濃墨相映成趣,結字奇側多變,書風奇偉,後人對他有“筆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勢足、意足、韻足”之“三足”的稱譽。 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書風,創造了具有強烈個性的書法,與黃道周、王鐸鼎足而立,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並稱“晚明五大家”,成為明末書風的代表。

倪元璐 草書


56

陳洪綬

(1599年~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 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 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 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清代包世臣將陳洪綬的書法歸在“逸品上”,評曰:“楚調自歌,不謬風雅。

陳洪綬 五言聯

陳洪綬 畫讚


【清】

57

傅山

(1607年-1684年)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 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 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

傅山 晉公千古一快四條屏


58

朱耷

(1626年-1705年)號八大山人。 其受歐陽詢的影響很深,後學董其昌的行書,又轉入黃庭堅的誇張開闊等,再尋魏晉人的書法氣質,終於參用隸書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朱耷 草書五言排律


59

金農

(1686年-1763年)揚州八怪之首。 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 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

金農 隸書七言聯


60

鄭板橋

(1693年-1765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燮 行書軸

鄭燮 草書 司空曙七絕


61

劉墉

(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 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劉墉 臨顏真卿送蔡明遠敘行草軸


62

王文治

(1730年-1802年)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 工書法,以風韻勝。 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

王文治 唐寅題畫詩


63

鄧石如

(1743年-1805年)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 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鄧石如 隸書作太元傳


64

伊秉綬

(1754年-1815年)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 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 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 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 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 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 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 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並稱大家。

伊秉綬 行書詩軸

伊秉綬 題錢杜梅花冊寒香千古


65

吳讓之

(1799年-1870年)字熙載。 清代篆刻家、書法家。 在書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書,其篆書汲取了鄧石如端莊、渾厚的風格,使之更加飄逸、舒展,柔中帶剛,法度嚴謹。


66

何紹基

(1799年-1873年)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 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何紹基 隸書聯


67

趙之謙

(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 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 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實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 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趙之謙 篆書聯


68

吳昌碩

(1844年-1927年)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 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主張“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 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 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 篆書四條屏

康有为书法作品真迹

貔貅怎样佩戴才能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