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史前玉都:揭开神秘面纱的深度解析

06-09

史前玉都:揭开神秘面纱的深度解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融媒体报道《当考古遇上科技:破解史前玉都之谜》带您走进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还原七千年前独山玉生产制作的全流程,再现玉石器贸易之都的图景。


破解史前玉都之迷


,时长04:26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东与蜿蜒流淌的白河相依,北与盛产石灰岩的蒲山和丰山相望,西南方距离产玉名山独山大约3公里。

黄山遗址位置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1959年,黄山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整个山顶与周边坡地都是遗址分布区。1963年,黄山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黄山遗址“升级”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黄山遗址开始进行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目前已取得多项重大考古成果。


遗址现场如何保护?

国内单体最大考古大棚开建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也是时代之课题,是文物事业发展之根基。近年来,黄山遗址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做好遗址现场的保护工作。

“2018年黄山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以来,我们通过临时考古大棚的方式,对遗址现场边发掘、边保护、边阐释。今年5月28日,国内单体最大的考古保护大棚已经在黄山遗址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主体建设。”采访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表示,新建的考古保护大棚覆盖面积为7793.28平方米,采用高强度材料作为顶部构件,在大棚东西方向设立两个塔架悬吊棚顶,高22.9米的塔架将通过吊杆与悬索连接。全部构件将采取预制组装方式,确保对遗址本身不造成扰动。

新建考古保护大棚效果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黄山遗址考古大棚建好后,不仅防雨、防雪、防冻,还能抗12级大风,这将为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多学科考古提供基础。


黄山遗址出土的是独山玉吗?

科技考古给出准确答案


黄山遗址被称为是独山玉的发现“基地”,怎么确定这里发现的就是独山玉?面对记者的疑问,马俊才表示,黄山遗址发掘出土的玉器都会送到河南大学进行检测。

,时长00:18

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该中心的副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张友来。张友来表示:“黄山遗址送来的样品,已经检测完毕。独山玉的矿物成分极其复杂,含有黝帘石和斜长石等,经过我们与独山采集的矿物标本成分比对,符合独山玉的矿物特征,所以把黄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定为独山玉没有问题。”


一座墓葬出土四把玉钺

墓主人身份依旧扑朔迷离?



在黄山遗址近4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内,文化层堆积厚度达3至5米,分布着上限7000年前、下溯至4000年前的丰富遗存,跨越仰韶、屈家岭、石家河等文化类型,不同时期的生活区、工作区和墓葬层层堆叠。

黄山遗址屈家岭大墓M21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一座屈家岭大墓中,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弓箭、成捆的骨簇、大量的猪下颌骨,还发现了四把玉钺。马俊才说,上古时期,钺作为一种礼仪用器,是军事统帅权力的象征;猪是祭祀重品,猪下颌骨是财富的象征,这座墓葬发现四把玉钺和大量的猪下颌骨,说明墓主人一定是首屈一指的“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但墓主人到底是谁?还需要更多的关键证据进行认定。


玉料石料从哪里来?

考古还原七千年前玉石器

加工生产图景



玉钺、玉璜、玉铲……在黄山遗址库房中,记者见到了发掘出土的玉石器,非常精美。独山玉硬度大,还难磨,七千年前想要制作一件精美的玉石器,实属不易。考古人员通过分析与研究,为我们还原出七千年前玉石器加工生产的全流程。

,时长00:24

“七千年前,人们从独山开采石料后,用独木舟通过运河运到黄山脚下,就地进行打坯、切割等,然后再把这些原料人工搬运到山上的作坊内进行磨制。打磨完成后再打孔,一件玉器就生产完成了。”马俊才说,黄山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史前房屋建筑,这些可视性强、保存较好的建筑群,再现了黄山遗址从零星的家庭式制玉作坊,逐渐过渡到家庭群制玉作坊,再过渡到国家级制玉中心的过程。

黄山遗址制玉作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玉石器又如何运出去?

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

人工运河和码头


黄山遗址发掘出土的玉制品种类繁多,有工具、农具、兵器、装饰品等。除了自用之外,还对外进行贸易与交流。

,时长00:39

2021年,考古人员在黄山遗址发现了仰韶、屈家岭时期由码头和人工运河组成的水路交通系统,时间上限距今5000多年,下限距今4000多年。一千多年的时间,古人在这里上上下下,完成他们的运输和出行。“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和码头,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人们开始进行贸易交流,用玉石器交换陶器、粮食、猪等生活用品。”马俊才说,考古人员在三门峡西坡大墓、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地也都发现了独山玉,可见当时南阳黄山遗址的玉石器流通范围甚广。

黄山遗址丰富的考古成果,完整再现了玉石器的生产链,填补了古代玉石器交流的空白。这里的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天文考古等多学科考古研究还在进行中,期待有更多的新成果!


新闻深一度


最新发现!解玉砂原来长这样!


七千年前,古人在解玉砂的作用下,通过麻绳等对独山玉进行切削。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友来表示,已经通过科学实验探明了解玉砂究竟是什么,以及解玉砂的形状和成分,填补了玉文化中关于早期解玉砂的空白。


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谷艳敏、罗曼、王冠锦、韩志丹、张冰晗、郜杰、于金琛、罗栋巍



图文转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和田玉吧 百度贴吧平安扣

摩利鱼供应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