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康熙真的没去过大召寺吗?呼和浩特的小秘密揭秘

06-22

康熙真的没去过大召寺吗?呼和浩特的小秘密揭秘

在呼和浩特流传着不少传说,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呢?上周五,来自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印象青城》的主持人张景植老师,在呼和浩特图书馆现场讲了一期关于呼和浩特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康熙竟然没去过大召!

民间传说康熙到过大召寺,把大召寺封为帝庙,大召寺因为有康熙皇帝的存在所以不设活佛转世。康熙去过大召寺之后,大召寺就成了金黄色的琉璃瓦,这是真的吗?(张景植老师展示了一张民国时期的大召照片,可以看到当时的大召并非像现在这样全部都是金黄色琉璃瓦。手慢了,图片没拍到,核桃妹去面壁,有机会一定给大家展示那张图)

到底康熙有没有来过大召呢?这得从康熙来呼和浩特之前说起。如果要说到呼和浩特最早跟皇帝有关,可能还要得说皇太极,皇太极在林丹汗时(林丹汗是蒙古族的最后一任大汗),当时呼和浩特是林丹汗的势力范围,林丹汗被皇太极灭了之后,蒙古族再无大汗,大汗的位子也有清朝皇帝接任。当时皇太极命令土默特的古禄格修大召,赶走了林丹汗。到了清代的康熙年间,康熙为了统一管理呼和浩特各个召庙,设立掌印扎萨克达喇嘛,呼和浩特召庙有他负责。这个人叫做伊拉古克三,朋苏克召的大喇嘛(朋苏克召原址在今呼和浩特第七中学)。康熙命其驻守在大召。因伊拉古克三说服能力很强,康熙皇帝曾派其说降噶尔丹,结果伊拉古克三反被噶尔丹说服。康熙皇帝特别生气,随后任命小召的活佛内齐托音二世为掌印扎萨克达喇嘛。

《清实录》中记载康熙皇帝到了呼和浩特去了小召、席力图召、巧尔齐召,巧尔齐召是席力图召的下院。唯独没提大召。

曾经这个节日全国只有小召有,名为“晾甲节”

在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时,小召、席力图召立下汗马功劳,故赏赐腰刀、虎皮座、豹皮座以及康熙的甲胄等物。之后呼和浩特小召设“晾甲日”,作为一个节日。在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将甲胄拿出来晾晒。随着小召寺被学校占用,不再有宗教活动,所以晾甲节也就从呼和浩特消失了。晾甲节或者说晾甲日是呼和浩特的特色节日,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可惜在今天无法看到了。

大召内为何供奉“康熙万岁”的牌位呢?

小召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后逐渐破败,小召一世活佛托音一世化缘募资修葺小召。一世活佛圆寂后,在茂明安旗找到转世活佛,托音二世出生于茂明安旗,茂明安旗与科尔沁蒙古族同出一源,对满清特别支持。

康熙因伊拉古克三背叛,故对其掌管的大召置之不理,大召日渐破败。托音二世不忍大召没落,用小召庙产以及自己的钱修缮了大召。为了给大召赎罪,因而在大雄宝殿供奉了康熙皇帝牌位。因为小召活佛跟科尔沁蒙古族相交甚密,因而在康熙皇帝牌位旁供奉了孝庄牌位(孝庄出自科尔沁蒙古族)。同时也供奉了康熙皇帝父亲顺治皇帝牌位。

内蒙古博物院内收藏的康熙腰刀、甲胄为何均写出自大召呢?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铠甲)

大召寺曾经的小喇嘛文浩,后来是内蒙古博物馆馆长,他曾将小召寺内的康熙御赐之物转移到大召,所以内蒙古博物馆于此相关的文物征集地写的是大召,大召寺内至今仍保留有这一批中的部分文物。

七大召、八小召如何划分的呢?

有达喇嘛(即大喇嘛)就属于大召,没有则属于小召。核桃妹一直以为是按照占地面积区分呢,好尴尬啊!

塞上老街西口的城门是复建旧城北门?

原来的旧城北门上有一小钟楼与其它城门不相同。现在塞上老街西口的城门并非复建当年旧城北门。除了样式不同外,其所在位置也并非当年旧城北门的位置。

呼和浩特托县的这个传说竟然在现实中得以考证

清道光三十年,托县河口黄河泛滥,当地乡绅集资修建龙王庙,期盼龙王保佑。一个游方和尚叫做心富和尚,指点乡绅在头道街北面该庙,因为此地有两眼泉。心富和尚成为龙王庙主持僧。龙王庙建成之后风调雨顺了几天后河口又开始泛滥,心富和尚法力高强,入定后探知因果。原来龙王老是通过庙里的井跑去东海龙宫玩耍,没有龙王佑护,故河口频繁泛滥。后心富和尚将龙王爷召请回来之后,用三根汉白玉石条量井口封住,致使龙王不得外出。从此托县河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来龙王庙被拆除。相关工作人员在清理原龙王庙遗存时发现一口井,清理井时发现三根汉白玉石条。将石条取出,井水冒出,入口清凉甘甜。

“心里美”萝卜为何在呼和浩特称之为“辣来换”?

曾经在呼和浩特有一句吆喝叫卖声为“赛梨的萝卜呦,辣来换”,如果这个萝卜不甜,辣了你来换。后被称之为“辣来换”。

想知道更多关于呼和浩特的“小秘密”吗?

想要第一时间观看精彩内容

请在新浪微博搜索“呼和浩特青核桃”

你就能看到现场直播了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个假呼市人,赶快来呼和浩特图书馆恶补一下知识吧。呼和浩特图书馆将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分分钟帮你升级为地道呼市人。

6月23日(周五)上午9:00在呼和浩特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举行“呼和浩特地方餐饮文化及传统小吃”讲座

为您讲述呼和浩特市400年的烹饪文化和历史,现场制作品尝传统稍麦,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市传统面点,炉饼,银丝卷,一窝丝,芙蓉饼…到者有份,免费品尝!

本期主讲人介绍看这里↓↓↓

王志强

王志强生长在呼和浩特旧城,对于美食餐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是沁园稍麦店创始人,他还是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国家级评委,现任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节目主持人,土默特左旗广播电视台《魅力土默川~青城味道》嘉宾主持人,呼市商贸职业学院特聘教师。

详细介绍看这里:一颗匠心打造稍麦文化,这家店在呼和浩特还真独树一帜

张淑敏

内蒙古自治区面点大师张承先生之关门弟子。从业四十余年,潜心钻研呼和浩特传统地方面食。由于传统面食制作工艺繁琐,工序复杂,出徒周期长,以至于炉饼、芙蓉饼、一窝丝、银丝卷、金丝卷、莲花千层酥等本地传统面点在市场上消失近二十年,已濒临失传,如今会做的人已寥寥无几。张淑敏为此扼腕痛惜,虽已年近花甲,仍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归绥传统面食小吃。

详细介绍看这里:快要失传的归绥宫廷御膳美食,终于被我们找到啦!

6月23日(周五)上午9:00在呼和浩特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不见不散

呼和浩特图书馆地址:青城公园东门斜对面

千万别走错了!

去不了的记得搜索新浪微博“呼和浩特青核桃”看直播

至于宫廷御膳美食就由核桃妹代为品尝了!

吴冠中的画

便宜的宠物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