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老吕眼中的弘一法师《送别》:深度解读与感悟

05-13

【老吕:李叔同弘一法师《送别》读后感】

李叔同(1880年—1942年),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受聘在杭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担任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被人称为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飘。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由李叔同改填歌词的《送别》写于1924年,100多年来传唱不止,长盛不衰。《送别》亮点多多,可圈可点,诗意浓郁,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融入惜别、牵挂的真情实感,插配“芳草碧连天”的美丽图画,显现出高远、辽阔、静穆的天地。

词以“天之涯,地之角,芳草碧连天”起笔,巧妙地把成语“天涯海角”拆开,一分为二为“天涯”、“地角”,再与“芳草碧连天”标配一体,以三组自然标记,托起天高地远、万里无涯的时空景象,透射出遥远的空间距离之感。从描绘天地的实景入手,来表现作者心理上的失落与孤寂。

接下来,嵌入“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进一步扩展诗词空间,加持失落、孤寂的自然背景,完成从“芳草碧连天”静态到“晚风拂柳”、“笛声残”动态的转换,把离别情感提升到新高度。“笛声残”中 的“残”字惟妙惟肖,蕴含离愁别恨,字面为“声残”,内里实为离别之愁苦。与李白《劳劳亭》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类比,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段在“知交半零飘”的感叹里,赋予朋友交多聚少、四散飘零的内涵,坦露“今宵别梦寒”的痛楚,把离愁别恨推高到极致。读来厚重如铁,让人感到朋友离别似如梦幻,不寒而栗。

第三段围绕离别话题,从离别之时转焕到离别之后,做进一步的情感展开。“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离别总是难免的,但再重逢再相聚是可追求的。“几时来”、“莫徘徊”,就是希望下一次的见面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从另一个情感层面来表达送别难舍的感情。

第四段回到送别的原点,再一次感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诉说“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的感怀,坦露与朋友再次欢聚的愿景。

光绪元宝价格

和田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