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六舟上人竹刻舍利金塗塔扇骨: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

11-05

六舟上人竹刻舍利金塗塔扇骨: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

竹刻供奉舍利金塗塔扇骨

達受(1791-1858)

款識:西湖僧六舟。

鈐印:六舟

六舟(1791-1858)名达受,浙江海宁人,早年削发于海昌白马庙,投身于松光和尚座下,十七岁正式薙染为僧,曾先后住持过湖州演教寺、苏州沧浪亭、杭州净慈寺,晚年退隐白马庙。作为东南著名的古刹之一,白马寺于佛法之外,还以艺术传承为世人瞩目,尤其是诗的传承。白马寺从五世祖烎虚和尚以后,一直到六舟的业师松光和尚,皆能染翰,六舟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自是得益匪浅,故于诗书画印靡不精通。

“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这是清代金石家严保庸赠六舟上人的联句,也是六舟一生与金石书画结缘的生动写照。

因为六舟和尚全面的艺术才能,所以当时文坛、艺坛名流,如戴醇士、吴荷屋、阮元、刘燕庭、钱警石、陈寿卿等,皆乐意与之过从。又因六舟“性耽于金石,凡商周秦汉之彝器皆能考古以证其原,后,阮文达公闻其名,招至文选楼,以金石僧目之”,鉴于阮元当时的政坛、文坛地位,“金石僧”之名遂广播海内。

当时的金石家除了刻章以外,还会刻竹、杖、笔筒、砚台等。印人刻竹始于乾嘉时期,之前很少。他们大多把自己的喜好刻在扇骨上,如青铜铭文,石碑、汉砖上的书法等。刻竹对过去文人来说是一种闲情,而文人竹刻中最多的就是扇骨。

世事烟云,六舟和尚的作品传到今天的已不是很多,苏州吴门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将拍卖达受竹刻扇骨一件。此把扇骨可堪称达受竹刻存世之绝品。

扇骨两面均刻有经文,所刻内容即摘录于雷峰塔内所藏金涂塔与经卷之中,应是达受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做住持时所刻。雷峰塔为吴越王钱俶为其妃黄氏所建,始建于北宋开宝8年(公元975年),元明以来屡毁于火,仅具残影,有“雷峰倚天如醉翁”、“雷峰如老衲”之诗句。至康熙南巡,御题“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此扇骨上除了摘录雷峰塔内经文之外,亦刻有塔藏金涂塔内、外壁的局部。金涂塔为雷峰塔内当时藏佛牙舍利所用。阿育王时代,将舍利送到各处,让每一地方的佛教,有佛的遗体──舍利,可以供养礼拜,如佛在世时那样的成为信仰中心,三宝具足。在雷峰塔倒塌数百年后,金涂塔从地窖中出土,故为世人所震惊。 塔基四周刻五小身佛像,塔身四周刻有佛本生故事,七重相轮,顶作火焰宝珠状。而当时雷峰塔尚未倒塌,达受作为西湖净慈寺住持,出于塔寺之间的佛缘关系,故方能一览雷峰塔藏金涂舍利塔之状。应该是出于自身对金涂舍利塔的至诚而感及对佛陀的敬意,达受将金涂塔身外壁的形质与壁上经文以及金涂塔内壁所刻“吴越国王钱弘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因地制宣的刻于扇骨一面,容气象万千于方寸之间,其所刻金涂舍利塔刀法峻峭,金石之气浓郁,与另一面所刻瑞狮遥相呼应。狮像下以篆书刻“日利千金”四字,瑞狮亦是惟妙惟肖,应同为雷峰塔所藏之物。

整把扇骨品相良好,包浆醇厚,注重金石之力又不失文人之气,无愧于其“金石僧”之名号。一百五十余年前的六舟和尚当时应该是出于对佛陀舍利的虔诚敬仰与供奉之心以及对金石艺术的创作情怀,将金涂塔上的经文与纹饰节选,并以一种极富金石艺术感的方式排列刊刻于扇骨之上,不仅所刻内容极具考究细微,骨上图文亦是浑然天成,文人之气跃然于眼前。后经百年沧海桑田,铜驼荆棘,世事变迁,时至今日达受的这件惊世名作已不仅仅是一件古代文人把玩的文房雅物,更蕴藏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雷峰塔内的经文与金涂塔,通过这件作品仍能完好地通过艺术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本身就称得上一段传奇了。

苏州吴门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地址:苏州白金汉爵大酒店四楼(苏州市相城大道1111号)

过眼即拥有

这样的折扇我们只能过过眼瘾,不过没关系,公众号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拍卖,折扇无底价起拍,玩的是一个心态,玩的是一种雅致!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拍卖

或者加微信“448199886”亦可查看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


海里的寄居蟹吃什么

中国画技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