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揭秘中国剪纸历史:少年科学爱好者的每日挑战

10-30

揭秘中国剪纸历史:少年科学爱好者的每日挑战

撰文/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众所周知,剪纸艺术在当下的中国随处可见,最常见有新人结婚的“囍”字,还有在乡村窗户上贴的窗花。作为中国民间民俗中一种优秀的手工艺,剪纸还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一把剪刀、一张纸是如何把中国人的智慧传向世界的。

剪纸的前世今生

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汉代,在纸的发明完成并普及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不过,在纸张出现之前,剪纸所使用的剪、刻、雕、镂空等技法已经广泛用在玉石、金属、丝帛等制品上。

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的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了多次折叠的方式,形象生动。到了唐代,剪纸已应用于生活习俗中,在大英博物馆中收藏有出土的唐代剪纸,其构图完整,工艺高超。另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多为佛塔和鹿的形象,与绘画手法相结合,主要用来敬供佛像,装饰庙堂。唐代民间还利用剪纸形式制作其他产品。人们用厚纸雕成花版,把染料印到布绢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及至宋代,造纸术日趋成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图形用于陶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将剪纸的图案用来雕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剪纸艺术发展至明清时期,才真正形成繁盛的局面。当时,剪纸艺术的运用非常广泛,在灯彩装饰、扇面纹饰、刺绣花样上都较多利用剪纸来装饰。

剪纸:农民的艺术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亲戚邻里的姐妹之间常常会相互学习、切磋和模仿,各种纸样子在她们的一双巧手间临摹、重叠、参考,从花鸟鱼虫到亭台树木,多种自然景物和生活见闻都可以成为她们学习和创作的模板,直到进入随心所欲的境地。

这些装饰用的剪纸图样,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趣味朴素,风格天然,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春节期间使用的窗花,多为团花对称图案,寓意圆满,用来辞旧迎新、迎福纳祥,反映着农耕社会的传统习俗,适应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家居特色。

除了春节常用的窗花之外,如果遇到家中有婚庆喜事时,也会由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剪出各种吉祥图案,贴在庭院和家宅的门窗、柜面、棚顶上,美化居家环境,营造出祥和喜悦的氛围来。

新兴剪纸应运而生

剪纸进入城市生活之后,由于供应量和需求量都增加了,为了更为省工,逐渐由一刀多张改为刻画裁切,艺人也不再局限于妇女;剪纸技法也积累出掏剪、剁剪、剜剪等十几种复杂的技艺,不再限于供应家庭内部;色彩也由大红的单色,逐渐增加了拼色、套色、染色、衬色等样式,更为吸引人。

在河北丰宁和蔚县,至今还保留着多色的剪纸作品;在甘肃和青海一带还流行着剪刻和纸叠工艺相结合的样式;而广东佛山则讲究先金银箔纸剪刻,再衬上多种色纸,从而令造型饱满堂皇。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都产生了变化,传统图样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新兴剪纸也应运而生。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加入“知力中小学生科学群”

青少年科普内容与活动、粉丝福利!

在这里抢先获得!

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

上线啦!

知力君根据科普文章的主题和中小学生的学业拓展,形成每日一题,帮助青少年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结合本期的这篇科普文章,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初中历史】知识点。

点击“阅读原文”赶紧参与吧!

菩提

貔貅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