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探索宜兴:紫砂技艺传承之旅

09-26

探索宜兴:紫砂技艺传承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9月22日上午,2023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宜兴调研团成员前往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和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深入了解宜兴的地理文化名片紫砂。

宜兴紫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宜兴市的特产,宜兴紫砂壶也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原料紫砂泥产地正在宜兴市丁蜀镇。在位于丁蜀镇上的中国宜兴紫砂工艺厂和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调研团成员们大开眼界,为宜兴紫砂壶的魅力所倾倒。

宜兴紫砂工艺厂始建于1954年,俗称“一厂”,是中国历史最长的、也曾是规模最大的紫砂陶生产企业。据工作人员介绍,1954年,紫砂七老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将民间优秀的紫砂艺人聚合起来,共同成立合作社,即今天的宜兴紫砂工艺厂。

“其实紫砂本身是一种矿石,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工作人员介绍道,“原矿紫砂开采后经过多年露天堆放,风霜雨雪使其风化疏松后才可以加工制作成紫砂泥,这其中的工艺是非常复杂繁琐的。”原矿紫砂并不是只在宜兴一地有产出,作为一种矿物资源,原矿紫砂在浙江、安徽等地亦有分布,“但宜兴丁蜀镇这片山头的原矿紫砂质量是最好的,所以紫砂泥的质量也格外好。”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大家参观了出土于宜兴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展柜中流光溢彩的美彩陶、素雅大方的青瓷、器型独特的蟹篓尊令人流连忘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顾景舟大师的《提璧茶具》,让人印象深刻。这套《提璧茶具》最初由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国徽浮雕定形者高庄教授参与设计,后经顾景舟反复修改、设计定型。整壶的造型流畅、古朴、典雅,线面简洁明快,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极具匠心。在顾景舟艺术馆中,一件件陈列品展现出这位一代宗师一生为紫砂事业而奋斗的匠人精神。

宜兴紫砂技艺传承到80后、90后这一代青年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多器型特别、造型活泼的紫砂器皿受到市场的欢迎,年轻一代的紫砂匠人们在传承前辈的经验之上融合现代审美,让宜兴紫砂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草书书法欣赏

核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