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楷书的奥秘:横平竖直之外的结体技巧

07-17

楷书的奥秘:横平竖直之外的结体技巧

文/一者


书法书体的演变都有其渊源,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最早在汉三国时期已见雏形,西晋时的楷书还有隶意,东晋时达到成熟。当隶书的波磔不再明显,但其笔画依然保持着摆动和圆转的意味,当提按代替圆转,转折处增加了复杂的动作,笔画趋于平直,出现了楷书的模样。楷书笔画的提按,使得书写有了明显的停顿,甚至驻留,每一步都有节奏。因此、楷书相较隶书不仅在书写的节奏上发生了变化,提按转折等成为楷书转化的重要标志。楷书虽为正书,结体上也风格多样,书法史上留下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作品。

熹平元年瓮题记


隶书的横画左右两端粗细大致相等,撇与捺都是上细下粗,所有笔画左右两半的笔墨分量基本均等。因此,结体比较简单,以“大”字为例,只要写作“大”,横画平写,就能保证分间布白的均衡和匀称。楷书由于撇的收笔变按为提,上粗下细,而捺仍然是上细下粗,结果造成“大”字下半部分左疏右密,左轻右重,比例失调。为了克服这种毛病,必须增加右下捺画周围的布白,写成“大”的形式,也就是将一横的右端向上抬起,变水平的横为左低右高的斜横,以左低来压缩左下的空间,以右高来增加右下的空间,损有余而补不足。横画左低右高是楷书结体的基本特征,由这一特征出发,牵一发动全身,产生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各种各样的结体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属于普适的,有的是针对某类字的,我们把前者称为一般的结体方法,把后者称为类别的结体方法。

一般的结体方法一般的结体方法有左低右高、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左细右粗和上细下粗等。如上图所示,无论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还是禇(遂良)体,只要是写楷体,都或多或少地会受这些结体方法的影响。褚遂良的《阴符经》表现得尤其突出左低右高法。横画的左低右高,是为了调整左右余白的匀称,保证结体平衡,因此其倾斜多少是个变量,取决于撇与捺的粗细对比程度,对比反差越大,倾斜度就越大,对比反差越小,倾斜度就越小。


褚遂良《阴符经》


然而,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横画为什么要左低右高,左低右高为什么是个变量,机械地主张横画的右端比左端高15°,那是错误的,它会使结体变得非常刻板。

汉字结体的点画组合有纵向的和横向的。纵向组合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有形的竖画,如悬针竖、垂露竖等,另一类是无形的竖线,它产生于结体中所有横画和撇捺的端点连接。横向组合也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有形的横画,另一类是无形的横线,它产生于结体中所有竖画和撇捺的端点连接。竖线和横线虽然没有出现在纸上,但是具有同样的视觉效果并影响审美判断。在正体字中,所有纵向的线条(包括竖画和竖线)要保持一种接近平行的关系,所有横向的线条(包括横画和横线)也要保持一种接近平行的关系。因此,当某一笔横画左低右高之后,与其相应,其他横画和横线也要左低右高,而且左低右高的倾斜度应当大致平行,如下图所示。


但是,一般人往往只看到笔墨形式的横画,没有看到由点画端点连接起来的横线,横画与横线的关系处理不好,字形就不会协调左紧右松法。楷书为了调整撇与捺的不对称关系,除了横画的左低右高之外,还得将结体的中轴线向左移动一些,压缩左边的余白,增加右边的余白,结果出现了左紧右松法。左半部分写得紧一些、小一些,右半部分写得松一些、大一些。

上紧下松法。上紧下松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视觉误差,造型心理学上经常引用这样一个例子,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纵向叠在一起,感觉上会误认为上面一个大,下面一个小,因此为了视觉平衡,上面的要小一些,下面的要大一些,英文字母中的Z和s,阿拉伯数字中的8,都处理成上小下大的形式,书法中篆书、分书和楷书也是如此。二是撇细捺粗,为了扩大右下角的空间,尽量让捺舒展些,结体的纵向分割也不得不强调上面紧一些,下面松一些。


左细右粗和上细下粗法。左低右高、左紧右松和上紧下松一旦成为

结体的基本方法,那么所有的字都要这么处理,否则,有的这样,有的不这样,通篇关系就无法协调。而那些没有撇捺的字在左低右高,左紧右松和上紧下松之后,分间布白会不够匀称,于是,只好再想办法补救,那就是上细下粗,左细右粗。空间较紧的上面和左边部分笔画写得细一些,空间较疏的右边和下面部分笔画写得粗一些,以此来协调分间布白的匀称。姚孟起《字学忆参》说:“作楷重宾主分明,如日字左竖宾,宣轻而短,右竖主,宣重而长,中画宾,宜虚而婉,下画主,宜实而劲。”

总之,楷书的结体方法因撇捺不同而导致了横画左低右高的倾斜,并由这种倾斜产生出一系列连锁反应。楷书与篆书和分书相比,最主要的造型特征是斜线越来越多,斜度越来越大。因为斜线具有运动感和不稳定性,必须通过其他点画的配合呼应,才能重建平衡,所以楷书的结体方式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各种审美观念可以根据各种变化,找到相应的表现方式,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风格面貌楷书成为了最富艺术魅力的正体字。

老古玩店

楷体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