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大红袍:壶中壶的奇妙故事

08-07

大红袍:壶中壶的奇妙故事

紫砂泥料中,目前来看,应该大红袍是比较稀少的,至少从储量上来看,大红袍是最少的,所以可以说是泥料中比较珍贵的。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大红袍也是朱泥的一种,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第一点,《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把产自黄龙山的大红泥(也称为大红袍)归类为比较特殊的一种红泥做单独介绍,和朱泥是并列关系。大红泥不溶于水,而朱泥基本能溶于水,光从这一点来看两种泥料的特性不同,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泥料。

第二点《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中,记载顾景舟对俞国良所制的大红袍传炉是这样评价的:“此壶为俞国良之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很多人会引用“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这句话来得出结论,认为大红袍就是朱泥里面的一种。但是再对照顾老前面的这句“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如果前面所说的“大红泥”就是后面的朱泥,那么前面应该直接说成:精选泥质最好的上等朱泥制作,为何要用到”大红泥“这个词。正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有时可以代表各种不同的含义。而”朱“字里面正是有红的意思。个人认为”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这其中的朱泥二字并不是表示真正意义上的“朱泥”,应该泛指整个红泥类紫砂器。

大红袍最早出现是在明清时期,其中以孟惠臣的紫砂壶为代表,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泥料的产地以及真实的泥色也已经无法考证了,所以真实性值得怀疑。

到了近代,出现的大红袍泥料,又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原矿泥料和调配泥料,原矿泥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黄龙山浅表层的大红泥料,泥料外观呈现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坚硬而不溶于水。泥料砂性较重,制作成型的难度比较高。该矿料烧成后呈现出大红色。所以称之为大红袍,产量也及其稀少,存世量不多。非常珍贵,目前仅在黄龙山一带有,今后会不会有新的矿源出现也不得而知,听天由命。而近代大红袍作品就以民国时期的制壶大师俞国良所制作的大红袍四方传炉最为具有代表性,顾景舟老先生便评价道:“此壶为俞国良之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可见顾老对于这件作品评价之高。

而调配泥料又分为泥配泥以及氧化物配制泥料,泥配泥就是把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紫砂泥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达到产生多种新泥色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小红泥、朱泥添加石红、石黄矿进行调制烧成后达到大红袍的呈色效果。氧化物配制泥料在壶中壶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原理就不讲了,这里就是用白泥、嫩泥、小红泥、朱泥等添加不同比例的氧化铁红,调成鲜红色的泥料,烧成后呈现出大红色。喜欢壶中壶文章的可以关注下哈,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在文章下方评论,你们的宝贵意见和支持是壶中壶创作下去的最大动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半亩方塘文化传播SMPN999,了解更多紫砂知识。

古玩交易网

天山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