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紫砂重生:揭秘“回流”背后的故事

11-20

紫砂重生:揭秘“回流”背后的故事

著名茶学家陈椽教授在其名著《茶业通史》中论及欧洲国家开始饮茶时说:“16世纪初期,葡萄牙侵入我国,欧洲人开始学习饮茶……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荷兰船队从爪哇(印尼)来澳门运去绿茶,1610年转运欧洲,开欧洲饮茶风气后,中国茶叶不断地输往欧洲各国……1650年,饮茶风气传到英国咖啡馆。”随着茶叶的输入,茶具输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即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乾隆年间,是中国茶叶销往荷兰的黄金时期,也是宜兴紫砂壶销往欧洲的重要开始,可以说是宜兴紫砂壶走出国门的第一步。被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而且在装饰上已经采用贴花、浮雕、镶金等能够迎合欧洲审美观念的装饰工艺了。


宜兴紫砂器出口欧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末年,盛于清代。紫砂外销主要在上海口岸进行。光绪二十八年(1902),宜兴鼎山宕窑户鲍氏、陈氏合资,在新加坡开设“鼎生福”陶瓷店,销售以堆花陶器为主,其次卖紫砂壶。据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鲍鼎泰的陶瓷产品已销往国外,其中缸类销往泰国,缅甸和印度为主。火钵,花盆等产品销往日本和南洋地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鲍少怀掌管时期,在新加坡开办了鼎昇福陶器店,陶瓷的出口外贸空前发展。他通过新加坡的大本营,把陶瓷的销售进一步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扩展,成为宜兴窑场有史以来赴国外开店,直销宜兴陶瓷的先驱者,宜兴陶瓷出口达到了高峰。


▲葛德和梨式壶

继宜兴开设在新加坡的陶器商店“鼎升福”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 宜兴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一雄和田合资在大阪开设陶器店;1903年,宜兴鼎蜀镇窑户张士清,在杭州开设“张万隆”陶器店;1905年赵松亭创办“艺古斋”;1909年,潘宝仁创办“阳羡紫砂陶业公司”;1912年,宜兴鼎山白宕窑户葛翼云(葛德和陶器公司店主)和日本商人合资,在日本名古屋市,开设主销宜兴产品的陶器店,戴国宝在上海新北门吉祥街创办“铁画轩”陶器店;民国初年,宜兴鼎蜀镇人吴汉文在宜兴县城开设“吴德盛陶器行”,为当时专营紫砂的唯一商号,周文伯在宜兴蜀山兴办的“利用陶业公司”,这些紫砂壶公司的成立为紫砂壶以集体形象展现在全球视野中做好了准备。


▲民国·安吉制款跂陶、铁画轩主人刻款段泥升方壶附杯

近代商业的发展要求这些公司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他们往往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从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有些公司的业务甚至就是以外销为主,比如“铁画轩”,它的主产品就销往欧洲、日本和东南亚。为了拓宽销路,他们往往将紫砂壶送去参展、参赛,以推广自己的产品,并刺激该行业的工艺发展。


比如,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旨在振兴实业、奖劝农工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宜兴阳羡陶业公司的紫砂陶器获金奖,宜兴物产会程寿珍等人的10件产品获金牌奖。他们更是史无前例地组团参加世界博览会,让紫砂壶堂皇地站在世界经济舞台之上。

1915年,“葛得和陶器店”和“利用陶器公司”生产的紫砂器,在美国三藩市“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二等奖;

1926年,利永公司紫砂大花瓶和多式茶具杯碟,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特等奖;

1930年,宜兴紫砂在比利时行的“列日国际博览会”获银牌奖;

1932年,紫砂名家朱可心、程寿珍、俞国良、吴云根和范福奎创作的“云龙紫砂鼎”、“掇球紫砂壶”、“仿古壶”、“传炉壶”等,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工艺博览会”展出,均获优秀奖;

1935年,紫砂名师范大生创作的紫砂雕塑“雄鹰”,在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荣获金奖。从这些参展成绩来看,可以说民国时期是紫砂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紫砂作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正式而辉煌地站在世界工艺品的舞台之上。尽管这一时期的紫砂作品因销路大增而匠气凸显,世俗化倾向严重,但仍然涌现出程寿珍、李宝珍、汪宝根、范大生、余国良、江案卿、吴云根、朱可心等紫砂名匠。

▲李宝珍·四色合梅

上世纪80年代,国外收藏家在内地大量收购紫砂壶,导致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亚洲金融风暴后,很多紫砂投资者被套牢,港台新紫砂市场进入冷冻期。紫砂艺术品市场发展呈现冷热不均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紫砂市场逐步升温,紫砂壶回流现象越来越普遍,从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流回大陆的明、清、民国时期的老紫砂不断出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其中包括邵禄余《描金莲子壶》、裴石民《束柴三友壶》、朱可心《掇球壶》、顾景舟《雨露天星壶》、何道洪《梅花周盘壶》等名家壶。

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上,何道洪《梅花周盘壶》成交价为人民币44.8万元;顾景舟《雨露天星壶》成交价人民币156.8万元这是在拍卖市场首把身价超过百万元的紫砂壶,也见证着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紫砂工艺品正式迈进高端收藏领域。


▲何道洪《梅花周盘壶》


▲顾景舟 韩美林 雨露天星提梁壶


“回流壶”与现代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回流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孤品、精品;它们都是通过市场反复筛选后辗转流回内地市场的,均是实力派工艺大师的作品。况且,20世纪80年代的泥料和制作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大部分的“回流壶”经过市场的多次交易和沉淀,价格不菲,重归市场时一般都会高于此前交易的市场行情。


“回流壶”价值凸显,一方面紫砂工艺师愿意买回自己创作的紫砂作品,众多工艺师从艺后的精品都流出市场,通常并未为自己留作纪念;其次是紫砂艺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归零,对自己工艺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曾经销往港台新等地区的紫砂壶又纷纷回归内地。


▲蒋蓉 束柴三友壶 1991年制台湾居仁堂1996年出版的《紫砂风云》中有著录


抛开拍卖场上经过甄别的珍品,无论是什么商品,总有好差之分,当初流入台湾的壶品自然也有好差,并非一味都是好工佳作,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回流壶”都是“佳器”。“回流壶”中确实有精品,引起了不少壶友们的捡漏想法,因此就引起了这么一个现象,不少当今大师的作品被仿冒,许多大家级藏友吃了大亏,又何况普通壶友?你们真的认为捡漏的幸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吗?


不要被“回流壶”蒙蔽了双眼,捡漏不是好捡的,回流的并非都是精品壶,就算有精品,也要看看是真是假;更不要被“廉价的回流壶”迷惑了心智,不然只有抱着烂壶难过的份。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是永恒的经典。

海钓装备推荐

螃蟹吃什么可以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