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复原相貌】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国君,但是史书查无此人。1978年,曾侯乙的墓地在湖北随州被考古发掘,出土了15000多年件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精美的内外棺等,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美奢华的漆器、青铜器等,震惊全世界。(这一组照片反映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它们都是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湖北博物馆。)
【青铜编钟】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稀世之宝”。编钟共65件,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1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编钟总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青铜编钟。
【曾侯乙铜尊盘】曾侯乙尊盘无比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经过专家的研究,认为铜尊盘是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
【青铜鹿角立鹤】这件青铜器通高1.43米、鹤高1.1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铸造的非常精美。
【曾侯乙的外棺】曾侯乙外棺是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此棺重约七吨,采用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彩绘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笔自然流畅,文饰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最具特色,系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另外,外棺一侧的下方,还留了一个门洞,专家猜测这或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曾侯乙编磬】青铜错金磬架,由一对圆雕怪兽及其头上插附的立柱为虡,两根圆杆作横梁,呈单面双层结构,32块磬挂在横梁上。磬是石制的打击乐器,是八音之一。单个使用的磬叫特磬,多个或成组配套使用的磬叫编磬。曾侯乙编磬刻有编号和乐律铭文,它的音域跨三十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音质清越。其磬石材质以石灰石为主,还有少量大理石。
【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这件文物分为盖、身两个部分,盘、耳、柄、座是由一块整木雕成。以黑漆为地,饰以朱、金色彩绘。盖为椭圆形隆起,顶上浮雕三条相互盘绕的龙,外缘阴刻云纹,绘网纹、勾连纹。器身盘为椭圆形,胎较厚,盘较浅,两侧附加方形浮雕大耳。方耳内、外、顶及两旁五面浮雕龙纹。豆柄上粗下细,座大底平。豆盘外侧、柄、座绘菱角纹、云纹、网格纹、变异凤纹。
【青铜建鼓底座】这件青铜器是古代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看上去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至今无法复制。不仅如此,建鼓底座在出土20多年时间里,人们连底座上到底有多少条龙盘绕,都无法计算清楚。器型大体为半圆形,通高54厘米,底径80厘米。
【曾侯乙铜鉴缶】曾侯乙铜鉴缶,又称“冰鉴”,当年共出土两件,另一件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鉴缶由方鉴和方缶两部分组成,方缶置于方鉴正中,组合为一个整体,上置一勺。这是迄今出土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誉为最古老的“冰箱”。
【曾侯乙云纹金盏】金盏通高11厘米,口径15.1厘米,重2156克,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先秦时期金器。金盏有三个凤首形矮足,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耳,盖顶有圆形捉手。盏内放置金漏匕一件,长13厘米,重56.45克。另外,盖面和盏口下饰云纹、绹纹、勾连雷纹、蟠螭纹等,这些象征着主人的高贵身份。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玉挂饰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并饰有谷纹、云纹、斜线纹。这件玉挂饰的奢华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先秦时期玉雕工艺的登峰造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