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红楼梦》中的香炉:揭秘中国香炉文化的源远流长

06-21

《红楼梦》中的香炉:揭秘中国香炉文化的源远流长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钦定的四大名著之一,位居榜首,书中包含了建筑园林、服饰民俗、诗词楹联、戏曲...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书中第76回中,记载栊翠庵“龛焰犹青,炉香未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的一个小物品――香炉。

香炉文化的起源

我国的香炉的文化起源时间尚不明确,但据文史记载香炉文化可追溯于商周时期。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当时“鼎”已经不光是祭祀、钟鸣鼎食煮东西、涮火锅那么简单粗暴了,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它是由炊具衍化为国家礼器的,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阶级分封制,赋予了它政权的色彩,作为青铜时代的它,除了以上几种用途外,它和当时的甲骨文也是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香炉只流行于当时的上流社会,而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疆域的扩大,文化的交融中国的乡试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用方之庞大,用料之考究。

据传《汉后宫和香方》对汉代后宫的经典香方的配伍和香药的炮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记载,可惜现在已经失传。

香炉文化的发展及意义


△汉•鎏金银竹节熏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秦汉时期――也是青铜到陶瓷的一个过渡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焚香器具――博山炉。

博山炉是汉代(西汉)香炉的代表,我认为它和商周时期的鼎一样,不应该以一个简单的烧香器具来概述它,因为博山炉的诞生体现的是早期的文化思想,它是汉代的民族精神、文化意识和道家思想三者的浓缩。

博山炉的“博”字有三个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这三者都和仙人、仙家、仙家世界相关联,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在发明博山炉之前,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当时的人喜欢直接用熏香草直接放到豆式的香炉中去熏(豆式香炉的口很大),因此烟气就很大,后来汉武帝时期,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相继传入中土,香料在形式上面就得到升华,有了香丸、香饼,因此,在焚香的器具上也不单一性了,得到了改善,于是――博山炉诞生了。

我们根据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

可以想象出博山炉焚香时那烟云朦胧雾气缭绕的醉人意境。对于香事(日本称为香道),受当时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士大夫阶层认为抚琴必焚香,更有甚者必须先要沐浴再弹琴。他们认为琴是一种很雅的乐器,对琴要有最崇高的敬意。由于博山炉做工精巧玲珑在当时广受他们的追捧。

△晋代褐釉瓷博山炉

而到了魏晋时期,似乎是当时的文人性格直率,特立独行的原因,在思想上跳出了汉朝的约束,这一时期的博山炉也更注重实际用途,用于驱蚊除湿。

△唐 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熏炉 浙江临安唐天复元年(901)水丘氏墓出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但是在唐宋时期,博山炉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丢失了,因为随着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制造的香炉其形制各异分为仿古、仿生、长柄、球、单足和多足六大类型,逐渐替代了博山炉,由于佛教的盛行,香炉也广泛运用于佛教活动中,由皇室焚香祭祀,到百姓焚香礼佛,祭祀天地祖先。丰富了唐人的宗教生活,带来了精神慰籍同时,也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香事的鼎盛时期,而香炉的鼎盛时期却是流行于明清。

由于宋元时期各式各样的香炉以及宗教的运用所奠定的基础,明清时期的香炉其制作材料及纹饰花样更是集大成之作,光是材料就有铜、金银、竹木器、珐琅、玉石、铁、锡、陶瓷等多种类型。

香炉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的香炉文化底蕴深厚,每个时期的香炉像是一位饱经沧桑岁月洗礼的“老人”见证了每个朝代的盛衰兴废,记录了每个时代的时尚风韵,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品香的概念。

它滋生于中国,启迪于商周,萌发于秦汉,初长于魏晋南北朝,完备于唐宋,成才于明清,《礼记》《尔雅》中谈及祭天、礼佛、殷商时代就有香炉问世,汉末的《名医别录》也有文字的记载,至今浩浩荡荡三千多年历史,早已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骨子缝里,印刻在我们的血液当中。

最后凡韵有句话想与您共勉: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参考来源:

曹雪芹――《红楼梦》

豆丁网:宋代香炉形制的分析

end

hi~你好!我是凡韵小神仙~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收获,请关注我账号『凡韵读书』看更多精彩内容,您本该和我一起进步。

菊花石

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