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绍毅
导言:郑板桥为清代一位非常著名的书画家,是“扬州八怪”重要领军人物,尤其以画竹闻名于世。而他的“六分半”书法成就也非常高,只不过很多人看不懂,认为他的书法是“丑书”,导致绝大多数人不喜欢,为何是这样?本文就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作一简单剖析,不当之处,欢迎诸方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郑板桥;扬州八怪;六分半书;书法;书画;笔墨;用笔;丑书;
如果想了解更多书画知识,请点击关注,下期更精彩!
一、郑板桥其人其事。
郑板桥的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他的创作理念及人生态度又是怎样的?为何他要这么写?他的书风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否则你是很难走进他的书画世界的。
郑板桥是一位非常有骨气之人,特立独行,不畏强暴,一生疾恶如仇。文学功底非常扎实,其诗词骨高气清,超凡脱俗。他还当过地方知县,在任知县期间,他勤于政务,非常重视农桑,体察民情、百姓安居乐业,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位地方官。但是他受不了官场的阿谀奉承,他三十岁之后就弃官不干了。于是,他到了扬州,以卖画为生,从而结识了当时许多书画知名人士,书艺由此大增。
郑板桥很小候,母亲就去世了,生活非常困难,但他从小非常聪明,头脑特别灵活。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八、九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了。有一天,在与父亲上街买东西的途中,父亲看到了街头铁匠铺破败的房子,随即出了一幅上联:两间东倒西歪屋。小板桥不假思索就对出来了:一个千锤百炼人。真是妙对啊,既工对,其意境更深,值得回味,父亲惊呆了。
十六岁时,有幸遇到乡里面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大儒——陆种园,也叫陆震。于是郑板桥就拜师陆种园,跟他学习诗词。陆先生不但诗词成就非常高,并且还精于艺术,淡泊名利。陆先生性格洒脱狂放,纵情于诗酒,具有非常典型的魏晋风度。据说没钱喝酒时,就把毛笔或衣服当了换钱买酒喝。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陆先生的字,排着队来求字。陆先生对那些来求字的人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先到酒肆把酒帐还清,再为对方作书。就是这样的一位洒脱豁达的老师,不知不觉就影响了郑板桥的诗书画风格。由此可见,他的“六分半书”的形成与这位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二十岁时,考取了秀才。到了晚年他开始设私塾教书,直到去世。
以上就是对郑板桥先生的简要介绍,你如果感兴趣,觉得了解得还不够,你完全可以再百度一下他的学书经历。
二、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那么多人称之为“丑书”?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其结体虽然有一些些狂怪,与正统的“二王书风”貌似没有半点的关系,然而细看,你会发现,其用笔还是非常精道的,笔力非常遒劲。其实是在“二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只不过加入了更多的个人的情感在里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六分半书”,与当代的那些真正“丑书”不可同日而语。
郑板桥从小就酷爱书法,历代的各种碑帖,他想尽一切办法拿来临摹研究。他临摹的水准非常高,几乎就是原帖的翻版,但是拿给别人一看,知道他是临摹的东西,并不喜欢。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与妻子在大树下乘凉,由于早上刚刚临摹过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在乘凉时,脑子里不断浮现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的字体,越回忆越有味道,于是不由自主的在掌心比划起来,写着写着,就写到妻子身上去了。妻子生气地说:“你有你的体(身),我有我的体,为何不写你的体,非要写我的体?”闻言,郑板桥联系到自己的学书情形,突然醒悟过来了。是啊,近代书家,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学习“钟王”、“颜柳”以及各种汉碑,但是各人的书法风格都完全不同。历代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书家,哪一位不是写出自己独特风格,哪一位是前人的复印机呢?如果大家都不敢创新,墨守成规,永远都在吃古人的残羹剩饭,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想到这里,他开窍了,要跳出古人设下的条条框框,走出来,写自己的体。于是他开始把古人的东西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当下最直接的体验,融入自己的人生理念,走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书画之路。他把篆隶行草糅杂在一起,以作画的方法来写字,一写字的方法来画竹子,就这样,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六分半书”。
很多人由于对郑板桥的人生经历并不是特别了解,不知道他的书法取向,不明白他书法中蕴藏的永恒生命力,只看表面。表面上看,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确实有些“丑”,近似“婴儿体”,难怪很多人不喜欢。其实当你的审美修养提高之后,再回过头来看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你会惊掉下巴。原来郑板桥的书法竟然如此深不可测,让人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
三、结语。
总而言之,郑板桥“六分半书”骨力洞达,韵味十足,俗眼当然看不懂其中的奥妙之处。只有长时间练习书法的人士,并且艺术素养高深的人士方可辨识出其中的美妙。